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
黄克诚就任湖南省委书记后,湖南发生了严重的水灾,紧接着又遇到夏荒。就在他绞尽脑汁解决夏荒难题的时候,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一份请求修缮毛泽东故居及修建韶山公路的报告摆到了他的办公桌上。他动心了。在这之前,1950年5月,毛泽东派毛岸英回韶山省亲,湖南省没有派人陪同。那时,从湘潭到韶山还是走小路。毛岸英从湘潭骑马,在离韶山30里远的银田寺下马,然后步行回韶山。
此事让黄克诚感到,修缮毛泽东故居和修建韶山公路很有必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领袖,他的故居必定会成为人们的参观地。在这个时候提出修缮毛泽东故居和修建韶山公路,可以说正中黄克诚下怀。
可是,修缮毛泽东故居还好办,修公路的钱从哪里来?湖南省的公路建设规划当时还只在县级公路阶段,韶山公路属于乡级公路,尚无规划。况且,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后期的支前任务繁重,资金紧张,根本拨不出这笔钱。黄克诚和湖南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商议后,批建韶山公路,但经费由湘潭县自己解决。
几个月后,黄克诚下去检查工作,来到湘潭,发现韶山公路已修了一半。他好生奇怪,湖南刚刚解放,各地的财政状况很糟,人民币还未被人们完全接受,而且刚刚经历了夏荒。可他在湘潭检查工作时,一路上发现各区乡都拉起了电话线,韶山公路也在如火如荼地修建。湘潭是怎么做到的?当初,他批复修建韶山公路时,让湘潭自己解决修路经费问题,本以为筹集经费需要一段时间,哪想到湘潭竟已经把路修到这个份儿上了!
黄克诚问时任湘潭县委书记杨第甫:“修路的钱从哪里来的?”
杨第甫回答:“财政积累。”
“你们地方财政,怎么积累得这样快呢?”黄克诚追问道。湖南其他地方,总是隔三岔五地向省里叫穷要拨款。
杨第甫就一五一十地给黄克诚算账:湘潭有50亿元旧币的财政积累。这50亿元的主要来源是两个。一是卖余粮的收入。湘潭县通过保甲长征收了公粮,但只准征收、不准运出。年终结算时,有余粮5万多担,将这余粮统一卖出,得了一笔款子。二是卖盐的收入。湘潭解放时,国民党的县长在逃走的时候企图运走一批食盐,结果被湘潭的中共地下党截获。后来,在人们拒收人民币时,湘潭县委决定将这批盐投放市场,并且不收金银和现洋,只收人民币,此举很快就稳定了市场和民心。湘潭用所得款项安置了大批前方的伤员,并筹建了两个米厂。
一次,杨第甫看到有苏联朋友背着摄影机走小路去韶山拍纪录片,就萌发了修韶山公路的想法,认为这是满足全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地人民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愿望的一件大事。
黄克诚高兴地从湘潭返回长沙,却收到了毛泽东于1950年9月20日写给他和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的信。信中要求停止修建毛泽东故居和韶山公路:“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进行在我的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
黄克诚的眼睛湿润了。什么是领袖?毛泽东的言行就是证明。毛泽东的胸怀、毛泽东对人民的感情,如天高海深,是黄克诚和湖南省委未能体悟到的啊!原以为修缮毛泽东故居、修条公路不是什么大事,可毛泽东想得如此深远!一定是毛岸英在韶山省亲后,把亲眼看到的韶山亲人和乡亲们的生活状况汇报给毛泽东,毛泽东对家乡的担忧更深了。是啊,毛泽东是为湖南担忧啊!新中国才成立不久,湖南的情况如此,有些省比湖南更困难,怎么令毛泽东不担忧?他心中装的是万民啊!
黄克诚不得不叫停了毛泽东故居和韶山公路的修建工程。
作者:王子君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张裕
来源:本文摘自《黄克诚在中央纪委》,王子君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