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从耕者有其田到乡村振兴——中国特色“三农”道路的探索与发展》一书以史实为依据,以时间为脉络,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视角,梳理总结、分析凝练中国共产党“三农”发展实践、成就、经验与思想。立足点是:以研究促进对“三农”发展历史的认识,彰显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推动“三农”发展的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道路,促进中国“三农”领域的深化改革与乡村振兴。
本书采用“总-分-总”的模式,共有5篇16章。其中,绪论篇有2章,主要从总体上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三农”领域的政策演进、思想变迁以及发展经验等;农业篇有5章,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工农关系认识、粮食安全思想实践、农业经营制度变迁、农产品流通制度演进以及农业税收与支持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农业政策实践与思想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农村篇有4章,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认识、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经济、乡村治理等方面,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发展政策实践与思想变迁;农民篇有4章,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阶层的认识、推动农民就业与流动、农民扶贫增收、城乡公共服务等方面,梳理和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涉及农民的政策与实践,并总结促进农民发展的相关思想等;展望篇,主要对中国共产党“三农”实践与思想进行总结与展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是中国社会沧桑巨变的百年,也是中国“三农”不断发展进步的百年。理解百年“三农”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必须要从历史观和全局观角度,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广大农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目的论和阶段论。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建立一个让大多数人可以分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建党之初,占90%以上的农民不但是中国社会阶层最主要的构成,还是绝对弱势的主要群体;即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农村人口仍占80-90%。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也代表最广大农民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解放农民、让农民共享革命成果作为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指出,要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党的最高纲领也指出,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1955年毛泽东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在于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产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对社会主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行了阐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目的论。
顾海英
不断追寻发展、追寻变革、追寻改善
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思想与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密切相关,其思想沿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演进、发展、升华,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思想的实践探索,也是一部坚守初心使命,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现实及其变化,不断追寻发展、追寻变革和追寻改善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主要理论成就包括农村包围城市以及“三农”发展理论,具体的实践是以土地革命为中心,通过打土豪、分田地以及土改等举措,解决中国农村土地分配不均等问题,以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得解放。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确立的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全局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发展了“三农”思想,其思想核心在于“三农”改造,主要通过推进土地的公有制与生产的合作化运动,完成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为“三农”的后继发展奠定了所有制基础,也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更为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认识上明确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进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其思想核心是以市场机制促进“三农”发展,并通过农村制度变革,放活激活各类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渐进调整二元结构体制机制,取消实施千年的农业税,逐步确立城乡统筹发展和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方针政策;通过开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时期,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特征,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形成了以乡村振兴为统领的“三农”发展思想,其思想核心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确立城乡融合发展,创新激发“三农”新活力,并通过政策倾斜,致力于补齐“四化同步”的短板,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增强“三农”发展的弱项。
百年“三农”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建党之初,中国还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重要进展,粮食安全有了很好保障;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跃升,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共产党的“三农”发展实践取得的成就,也为世界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从粮食安全来看,中国用世界上不到9%的耕地,不到7%的淡水,生产了世界上25%的粮食,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为世界创造了辉煌和奇迹;中国的粮食生产、储备、支持等粮食安全体系,为人多地少和以小农经营为主体的国家提供了经验。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不仅为中国全面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中国共产党标本兼治的精准扶贫举措,为世界提供了减贫的中国方案,彪炳史册。从城镇化发展来看,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且城镇化快速但平稳有序,没有像其他国家转型期那样,出现大量的无业游民和贫民窟现象,这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经验。
在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之际,中国共产党已对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进行了谋篇布局,从已颁布的系列文件可见,中国共产党将坚守初心使命,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作者:顾海英 王常伟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任思蕴 来源:文汇原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