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支付企业的监管,是互联网整合支付后,未来数字化生态圈的发展对监管提出的新挑战。
随着支付行业快速发展,中国已具有全球领先的移动支付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我国银行卡联网的特约商户已超2500万家,银行卡累计发卡数量达到86.58亿张。但是,目前大多数银行卡都绑定在微信或支付宝等支付帐户上,支付帐户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成为商业发展的基础工具,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的逻辑,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商业形态和模式,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根据我们对2011-2016年银行卡交易的研究,在小额高频交易场景,银行卡逐渐被移动支付替代,“扫一扫”已经成为小额高频场景下的主流支付方式。截至2019年,微信和支付宝占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达到95%。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开始收购支付牌照,2018年拼多多收购付费通,2020年字节跳动、携程先后收购了支付牌照,互联网+支付的支付机构占据了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份额。
但是,支付本身并不能独立存在,它深度内嵌于场景,无场景则无支付。同时,由于互联网企业掌握了最核心入口的用户画像,易于向生态圈其他企业赋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数字化水平。这个数字化的过程不仅降低了不对称信息带来的交易成本,还提升了整个产业生态圈的边际收益。其次,C端巨头以强大的C端流量加剧了B端数字化升级服务市场的竞争,不断提升B端市场的数字化程度。随着支付机构场景化的建设和发展,支付机构不仅是支付,他们与电商、旅游、零售、餐饮等等所有的场景交织在一起,推动着支付生态SaaS化(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带动了民生领域和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发展。
问题和挑战也由此产生。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有互联网+支付帐户的企业,更没有针对互联网+支付账户企业的监管。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加了钱包,钱包+通道,在算法的支持下,企业具有很强的纵向、横向扩张能力。场景数据优势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使得互联网+支付的企业进入金融领域非常容易。在互联网与金融未设防火墙的情况下,这给监管带来了新挑战。另一方面,如果拥有钱包的企业或者拥有帐户数据的互联网+支付企业排他性使用这些数据,特别是对生态圈的其他企业,排他性的使用数据,那么对于整个经济发展、市场竞争都非常不利。
未来,对互联网+支付企业的监管,不仅仅是互联网监管问题,也不是互联网简单加支付的监管问题,而是互联网整合支付后,未来数字化生态圈的发展对监管提出的新挑战。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胥莉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