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除了巨大花销、捐输报效,盐商家财产所剩无几外,道光中叶的盐政改革对扬州盐商来说是一致命打击。时任两江总督陶澍将两淮地区的纲盐制改为票盐制,只要纳税,人人可以领盐贩运。盐商的世袭特权被取消,曾经金窝银窝都不如的“根窝”,瞬间成废纸一张,“一时富商大贾顿时变为贫人,而倚盐务为衣食者亦皆失业无归”(金安清《水窗春呓·改盐法》)。再加上后来太平天国战争的消耗,扬州盐商多数破产,城市日渐萧条。“作事轩昂,向曰‘扬气’,以江南盐商扬州为多,其作事尽事奢华也。今则竟曰‘洋气’。”(曹晟《夷患备尝记》)王振忠说:“从‘扬气’到‘洋气’的变化,深刻反映了一个城市地位的变迁。”
当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韦明铧更多体会到的是盐商们为了消费、享乐打造出的一张张名片,对扬州这座城市、对扬州人的影响。
扬州盐商养活了一大批闲人,为了打发无聊时光,他们泡茶楼、下馆子、进澡堂,带动了民间技艺的发展。“扬州三把刀”——切菜刀、修脚刀、理发刀就是扬州服务行业的指代,这些“长物”至今都在扬州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盐商们斥巨资打造园林,才有“扬州以园亭胜”的美誉。韦明铧介绍:“城内大多数园林都跟盐商有关系。瘦西湖就是十几家盐商沿河造的别墅连接而成,当时都没有围墙,可供百姓参观。”还有扬州古典园林“个园”,其主人黄至筠就是扬州盐商八大总商之一。园内用不同石料堆叠成“春、夏、秋、冬”四景,将叠石造山的技艺发挥到顶峰,成为中国园林的孤例。
为了饱盐商们的口腹之欲,扬州的厨子竭尽精致之能事,光大了淮扬菜系。曹聚仁《食在扬州》中写到:“扬州的吃,就是给盐商培养起来的。扬州盐商几乎每一家都有头等好厨子,都有一样著名的拿手好菜或点心。盐商请客,到各家借厨子,每一厨子,做一个菜,凑成一整桌。”扬州干丝、灌汤包、扬州炒饭……指不定就是当年哪个盐商家的厨子,为讨主人欢喜潜心钻研出来的。
在不见烟柳琼花、有着鼓粘人湿冷的冬日里,扬州人依然过得温润、合意:定定当当地吃个早茶、舒舒坦坦地做个足浴……难怪韦明铧频频感慨:“扬州城的节奏,扬州人的生活态度,都好像定格在了那个繁华盛世里面,从没变过。”
作者:荏山
编辑:于颖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