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南有座小昆山,海拔仅54.3米,然而,历代以诗文拜山的知名人士络绎不绝。
小昆山原名昆山。公元535年,梁武帝曾设昆山县治于今松江境内小昆山地域。唐天宝十载(751),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昆山县治迁至今江苏昆山市。时人为避邻近地区昆山复名之烦,将高度略低一些的华亭昆山改称小昆山。
小昆山又名玉山。梁武帝为教子识字,曾命周兴嗣搜列了一千个不相重复的字成《千字文》教材,其中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一语。玉出昆冈,本指昆仑山盛产美玉。西晋潘尼赠诗陆机曰:“昆山何有?有瑶有珉。穆穆伊人,南国之纪”,而陆机《文赋》中也有“石韫玉而山辉”的妙语。宋代唐询《华亭十咏》组诗中有《昆山》诗云:“昔有人如玉,兹山得美名”;王安石和诗曰:“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载:“昆山在松江府华亭界,晋陆机兄弟生其下,皆有文学,时人比之‘昆冈片玉’”。可见小昆山因二陆兄弟人才如玉而美称玉山。
东汉建安年间,松江为东吴陆逊封地。关羽大意失荆州,陆逊因袭取荆州有功受封华亭侯,华亭由此见于史志。今松江区境内有九峰十二山,其时皆为陆氏家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东吴名将陆逊之孙、陆抗之子陆机、陆云,被胜者斥为亡国之余、败将之后,兄弟俩先后回到吴郡华亭昆山故里,开始了人生漫长的隐于乡间的苦读生涯。《晋书·陆机传》载:“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东晋卢綝《八王故事》说:“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吴平后,陆机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据《松江县志》记,秦末会稽郡长水县改名由拳县。
陆机在华亭昆山苦读11年后,文名渐显,被征召去了晋都洛阳,陆云随后也游宦入洛。晋代开国功臣、文坛大佬张华兴奋地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梁代钟嵘《诗品》将陆机、陆云列入上、中二品,赞美陆机乃“文章之渊泉也。张公(华)叹其大才,信矣”。西晋元康年间,一别家乡四年的陆机欲告假归里,然兵革未息,恐难成行,作《思归赋》《怀土赋》等。陆机在同年所作的《赠从兄车骑》诗中感叹离鸟悲旧林,“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谷水,系华亭水名;昆山,即二陆故里。在晋都洛阳,身陷“八王之乱”的陆机兄弟,虽浮沉于政坛,但没有消极避世,而是怀着匡救世难之心与命运抗争。结果,事与愿违,陆机因谗惨遭枉杀,临刑前悲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陆云也因连坐被诛。二陆之死,天下痛惜。
唐太宗李世民修《晋书》时亲为陆机立传,评价陆机是“百代文宗,一人而已”。此言出自一代英主之口,足以说明陆机在中国文坛上的历史地位。可惜的是,陆机的许多著作,如《吴书》50卷、《晋纪》4卷、《正训》10卷等早已散佚失传,今存宋人辑本《陆士衡集》10卷;另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名人真迹《平复帖》,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享中华祖帖之尊、墨皇之贵。陆云则著有诗文349篇,《新书》10篇,后人汇辑为《陆士龙集》行世,所书《春节帖》,被选入《淳化阁法帖》。
陆机《辨亡论》两篇,堪与贾谊《过秦论》媲美;讲求对偶、音律谐美的《吊魏武帝文》《豪士赋序》等,则开创了骈文先河;而真正使陆机拥有不朽文坛地位的是其《文赋》。《文赋》为我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实具开拓之功。陆机结合个人创作体会和历史经验,第一次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可贵升华,尤其是提出了与儒家传统“诗言志”说相对峙的“诗缘情”说,肯定了情感因素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较之曹丕的《典论·论文》前进了一大步,对后来刘勰著《文心雕龙》有很大启迪。清代章学诚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
今松江小昆山上留有二陆读书台遗迹,一旁崖壁上,“夕阳在山”、署名“子瞻”的摩崖石刻依旧清晰可见,疑为苏轼所作。珠流璧转,陆机兄弟离我们而去已有一千七百多年,而他们所作出的文化贡献仍在影响着当下的时代。思怀陆机作文之“用心”,玉出昆冈,魅力永恒。
文:尹军
编辑制作:吴东昆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