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潮如浪急翻卷,难按肺腑万千言。”9月2日晚,当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率杨东虎、陈志鹏登台临港演艺中心,唱响京剧《贞观盛事》选段“共铸盛世太平年”,全场观众掌声雷动、彩声一片。作为“国潮九月临港戏曲风”系列演出的开篇,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各大院团的众多名家云集这场综合汇演,让很多戏曲票友和年轻的国潮文化爱好者大呼过瘾。
“京昆沪越淮剧和评弹,是国粹、是传统,也是当下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并主动去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戏曲从业者这些年一直在推动的课题,”尚长荣告诉记者,“同时,正在全力建设的临港,是‘年轻人的城’,上海的城市建设历来重视文化配套,所以,当两者的需求契合在一起时,我们就义不容辞、高高兴兴地来了!”
在年轻新城,六大戏曲院团推国潮
近年来,“最传统”的中国戏曲艺术都在探索新时代下的新表达,通过各类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屡屡有“出圈”和“爆款”。从9月2日开始的“国潮九月临港戏曲风”系列演出,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旗下临港演艺中心,携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六大院团共同打造。
9月2日当晚,整场戏曲演出惊艳亮相,充满诗画意境又紧扣传承创新,戏曲名家尚长荣、张静娴、钱思剑、方亚芬、梁伟平、高博文和优秀青年演员等汇聚一堂,流派纷呈、表演精湛,集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髓和魅力。其中,耳熟能详的京剧《贵妃醉酒》《挑滑车》、昆剧《牡丹亭》、越剧《西厢记》、淮剧《白蛇传》等经典唱段,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沪剧《红灯记》《邓世昌》、淮剧《大洪流》选段以及充满江南风韵的评弹《花好月圆》《江南好风光》等,引领观众全方位探觅戏曲文化,溯源戏曲历史,展示戏曲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京剧《贞观盛事》“共铸盛世太平年”选段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带领学生共同表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磅礴大气;越剧流派联唱《流光溢彩》如同一幅长卷款款展开,集中展示越剧十余种流派的经典唱段;而淮歌《声声慢》则用淮剧声腔演唱流行歌曲,实现了戏曲的时尚化表达。此外,整场演出融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戏曲韵律和现代音乐互相交融,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方打击乐器巧妙混搭,营造出耳目一新的独特效果。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认为,戏曲是中华文明在历史中凝聚的艺术精粹,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不但应持续助力“演艺大世界”的建设,也要为新城人民提供精神文化的滋养和艺术的享受,让戏曲在临港这片朝气蓬勃的土地上绽放夺目光辉。
文化跟进建设,临港演艺中心探新路
在9月2日的综合汇演后,“国潮九月临港戏曲风”系列演出将在连续3个周末开启6大院团的专场,分别是9月3日的昆剧《狮吼记》、9月8日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9月9日的京剧《凤还巢》、9月10日的沪剧《红灯记》、9月16日的淮剧《金龙与蜉蝣》以及9月17日为系列演出收官的评弹《高博文说繁花》。
“这些都是各院团的品质代表剧目,是真正的大戏,我们和戏曲艺术中心接触时,他们就表示要派出超强阵容。”临港演艺中心总经理侍元元告诉记者,作为临港地区首个超800座的综合型剧场,坐落在滴水湖畔的演艺中心于今年3月正式启用,“我们规划的目标,就是在临港的新城建设进程中,用文化紧密‘跟进’硬件的提升,这也是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新开发的地带,文化功能配套到位,公共服务实现覆盖,能极大提升当地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除了给年轻人为主体的临港市民带去“恰到好处的生活”,临港演艺中心中心未来还将结合临港的片区科技特色,策划、引进和创作更具现代感、创新力的演出和作品。
临港已经因为成功举办五届顶尖科学家论坛,吸引到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图灵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赴约,而被誉为“最强大脑”汇聚地。“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双引擎’,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却都是同样依赖人类的创造力的,艺术天马行空的属性,也能更好地拓宽科学发展的思维,而科学的发展也能激发传统文化的新活力。”她说,“国潮九月临港戏曲风”系列演出只是开端,临港演艺中心正在策划更丰富的内容,“让它成为具有特色的临港及周边、上海乃至长三角观众的艺术打卡地。”
作为最新城市规划的产物,临港演艺中心不是传统的单体式剧场形态,而是位于酷似展翅白鹭的临港中心内,与会议会展、智慧图书馆、酒店共同形成了丰富的生态,这也给演艺中心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文化活动和文化体验的可能性。“从剧院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希望在临港文化供给的样式上,为上海探索出符合新时代新需求、符合当下和未来观众新审美的新模式。”侍元元说。
作者:王筱丽
图片:祖忠人 摄,主办方供图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