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近期的热播电视剧《底线》收官。作为首部全景展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题材剧,《底线》自9月19日登陆湖南卫视、芒果TV、爱奇艺以来,收视一路领跑,在多平台数据中均位列省级卫视第一,实现全域领先;芒果TV累积播放量达13.37亿,爱奇艺最高热度值达8930,咪咕视频累计播放量达21.4亿。
《底线》是如何掀起“追剧学法”“围观庭审”热潮的?从其在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多个社交平台“组团霸榜”的约520个热搜话题来看,专业性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兼容,让其化身为一堂时代感交融烟火气的“全民普法公开课”,润物无声地实现了主流价值的大众传播。
升维思想高度,实现法治题材的立意破局
法治题材本不稀缺,但《底线》从开播之日起就被观众牢牢锁定,被公认为是一部有着高站位、大格局、新时代属性的“破冰之作”。
它由最高人民法院全程指导拍摄,以刻画时代风貌、反映时代主流、把握时代热点、展现时代成果为主旨,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辉煌成就,将新时代人民法院、人民法官形象充分融入作品之中,以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精品佳作展现和筑牢司法自信。
事实证明,从中国特色的司法实践中“长出来”的《底线》不负众望。从#国产法律剧终于支棱起来了#、#底线有多敢拍#、#为何《底线》越看越上头#、#《底线》展现的法院工作有多真实#、#底线严肃又活泼#、#看底线破大防了#,到#跟着底线学法律#、#电视剧底线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底线》让人引发共鸣的情节#,这些热搜话题足以表明,《底线》空前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品法治剧集的渴望。
尤为可贵的是,它不以传统法治剧擅长的推理悬疑、善恶交锋取胜。因为鲜明的知识普及性、社会启思性、教育警示性,《底线》具备了远超行业剧、职场剧的时代剧体征。
在广大观众和业界专家看来,《底线》当之无愧地树立起了“新时代法治剧的标杆”,它区别于展示激烈对抗的美式律政剧和讲述大善大恶的日式律政剧,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观众审美习惯、思维习惯的讲述模式的中国特色新型法治剧路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盛伯骥表示,《底线》更新了人民大众对于司法机关的认知,“该剧是司法制度普及与教育的重大转折点,也是近年来我国司法题材作品创新的最大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认为,《底线》敢于升级创新视角、开拓创作思维,用生动的影视语言建构了“法官视角”“案情视角”和“受众视角”,用影视艺术对当代法治建设进行描摹和传播,有助于在社会中建立人民的法治信仰。
开掘现实深度,透视当代中国的民生图谱
对于主题电视剧的创作来说,惟有从“小切口”透视“大主题”,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才能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唤起人民共情。《底线》围绕一宗宗涉及社会民生的新型矛盾和典型案件,在充分体现新时代司法工作者一心为民、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用一场场跌宕起伏的调解、扣人心弦的庭审,打开当代中国的民生图谱。
#遇到职场性骚扰维权有多难#、#底线揭露性骚扰案件中的偏见#、#蔡文静对校园霸凌说不#、#靳东底线说出了打工人的心酸#、#底线钢琴明星诉讼案#、#底线还两元地铁票这段哭死#、#底线父母离婚官司孩子没人要#、#王秀竹谈家庭教育尺度#、#底线年轻人整顿职场名场面#、#底线道出娱乐圈乱象#、#底线里的原生家庭#……从热搜话题的现实多元性来看,《底线》堪称“社会的万花筒”,有机囊括了当今大众关切的诸多议题。
更为重要的是,作品用一场场公平正义的判决,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用司法的力量给人民群众送上可信可感的勇气和希望。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点赞称,《底线》的创作努力做到深度聚焦百姓生活,用心甄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作为创作基底,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完善故事逻辑结构和描写法治建设的真实生态,情节富有张力、人物形象饱满,能够有效“带入、代入”观众并且形成最大限度的共情共鸣共振。
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评价道,《底线》呈现的生活镜像是十分丰富复杂的,有悲欢离合,有酸甜苦辣,但公平正义是生活的主色调,这是真实的当代中国的图景。
尊重艺术弧度,创新严肃议题的美学表达
要将主旋律和正能量深入人心,就必须破除脸谱化、说教化、口号化。《底线》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充分考虑时代背景的变迁和观众审美的变化,用真实不做作的人情味和烟火气,有效疏解了严肃题材容易带来的距离感、沉重感和疲惫感,有力拉近了司法工作和普通大众的心理距离。
在《底线》亮相之前,许多观众最好奇的一点莫过于,它将呈现怎样的人民法官形象?从整体质感来看,国徽下的人民法官,既有身为知识精英的“智识之美”,也有如普通大众一般的烦恼、无奈、困顿与迷茫。不过,这个自带正义感的群体总能用睿智的思想、独到的洞察穿透迷雾,而后以坚定的表达输出内心的思辨与呐喊,传递抚慰人心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底线》还塑造了严肃活泼的职场生态。剧中的基层法官们带着超高情商和老百姓沟通,说人话、接地气、办实事,幽默感满点。同事之间志同道合又免不了“斗嘴”“拆台”的欢乐戏码,也成为作品一大亮点。
统计数据显示,《底线》的观看受众在各个年龄层、各线级城市均有较高偏好,相对硬朗但又不失情感细节的故事内容让该剧的男女观众比例保持相对均衡,普适性现实主义题材具备广泛国民度这一创作准则进一步得到验证。
连日来,广大观众从剧情节奏、演技、台词、服装、道具等诸多角度,高度肯定了《底线》在制作上肉眼可见的用心与精良。诸如#靳东底线哭戏感染力#、#底线老戏骨团建好快乐#、#底线全员飙演技大赏#、#成毅角色跨度好大#、#底线里的高光台词#、#底线是有金句KPI吧#、#如何评价底线剧情节奏#、#底线台词共鸣感#等热搜话题,“正义”“真实”“台词”等是该剧关键的舆情热词。
如何做好正向价值题材的创作?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冯放表示,在《底线》中看到了方向,保证专业、深入生活、艺术再构。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柳青
图文综合自北京青年报、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