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李巍团队首次揭示了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内表型,并且发现CD25/sIL-2Rα和IL-31等可以预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最新研究成果于2月9日在皮肤科权威期刊 《 英国皮肤病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IF 11.113)在线发表。
特应性皮炎也称湿疹,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皮肤病,临床表现差异大。内表型分析是联系临床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一系列生物标志物,是近年来针对复杂疾病研究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对研究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学异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血清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识别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内表型,并可能用来预测药物疗效。
国际上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较少,华山医院皮肤科李巍课题组分析了125名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的24种细胞因子,发现大部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增高,炎症模式以TH2为主,不同程度地混合有Th22型、Th1型和(或)Th17型炎症。
聚类分析进一步发现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可以区分为2种与炎症水平相关的内表型,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患者在16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大多数生物标志物水平恢复到正常;基线时血清高水平的CD25/sIL-2Rα、IL-31和IL-36β可以预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较好疗效。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内表型,探索了血清生物标志物预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的可能性,为特应性皮炎的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武悦萌医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皮肤科顾超颖副主任医师为并列第一作者,李巍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姚煦教授团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的疾病,特点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按慢性病进行长期管理。华山医院特应性皮炎诊疗中心李巍团队与医院信息中心合作,基于特应性皮炎全病程管理模式,通过“专病电子病历登记系统”和患者移动端的“华山特应性皮炎服务平台”小程序,建立了特应性皮炎专病队列,为患者提供一体化服务,实现院内院外全程管理,有效控制皮损及瘙痒,显著降低复发率、预防共病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体临床疗效。
截至2022年12月,专病队列已经纳入了3829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基于专病队列,团队对中国特应性皮炎的的临床表型和生物学表型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且开展了新型药物在治疗特应性皮炎中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皮肤科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除了在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领域不断耕耘,李巍团队在探索特应性皮炎的机制研究中也取得重要发现,研究涵盖了皮肤免疫细胞亚群、皮肤微生态、瘙痒以及神经免疫等多个方面,已有多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免疫学》等国际权威期刊。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