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脑炎日”,脑炎是一种较普遍的大脑疾病。不过,就在近日,一种极为罕见的脑炎在上海瑞金医院被发现。据了解,这是中国首次发现这样的疾病,查阅相关资料表明,这个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在全球也仅有8例。
家住上海的张女士今年60岁,从2021年9月开始莫名其妙地出现低热、乏力、盗汗现象,这样的症状持续一个多月,只以为是女性更年期现象。
但不久,家人发现,张女士的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下降,银行卡密码忘了,连家住哪里都说不清,说话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性格也发生了变化,家人以为是老年痴呆,曾去多家三甲医院就诊,服用了多种精神疾病类药物,但没明显效果。
更让家人担心的是,张女士走路越来越不稳,在平地上也会摔倒。
两个月后,患者来到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求医,并被收治入院。陈晟主任医师查房时发现,除了上述症状,患者还出现了排尿、排便困难,症状非常复杂。
陈晟认为,这不是简单的老年痴呆或帕金森病,老年痴呆是一个慢性发展过程,但张女士起病相对迅速、症状重,不符合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表现。
结合患者前期曾有反复低热,陈晟认为,可能是神经免疫性疾病。
经头颅MR检查发现,张女士双侧海马和小脑蚓部有萎缩,又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点。
诊断非常纠葛。于是,医生们又采集了患者的脑脊液、血液,进行了脑脊液二代测序,对免疫性脑炎、副肿瘤、脱髓鞘等疾病做了抗体检查,但结果均为阴性。
检查同时也发现,患者脑脊液的TBA检测有阳性表现,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确实存在自身免疫反应。
“这极有可能是一个未知的中枢自身免疫抗体。近十年大量新型中枢自身免疫抗体不断出现,刷新了人们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理解。”陈主任同时设问,根据患者有神经变性疾病的特点,有没有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免疫性疾病带来的神经变性,也就是兼具自身免疫和神经退行特点的脑炎呢?
摆在医生面前的问题是,张女士的病能不能治?如何治?
团队经讨论决定,给患者尝试包括免疫球蛋白和激素在内的免疫治疗。经治疗,张女士的排尿、行走困难有所好转,家属决定先出院观察看看。
患者出院了,但是具体病因、如何治疗等问号,仍留在陈晟心里。
转眼到了2022年的9月,距张女士上次来瑞金医院快一年了。这次是家属推着轮椅进来,她的行走困难加重了。
在复查患者头部MR发现,张女士的脑萎缩比一年前更明显了。脑炎症核磁示踪技术(一种观察颅内炎症活动的新型检查方法)发现,患者双侧海马和小脑的炎症代谢明显增高,这说明疾病兼有炎症和变性特点。
但令人诅丧的是,常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筛查仍然阴性,这个结果和去年一样,毫无变化!
面对这个疑难杂症,陈晟主任团队进一步深入筛查近年出现的新型罕见抗体,果然,有一个特别抗体:SEZ6L2抗体。张女士所患的正是罕见的抗SEZ6L2抗体脑炎,一种罕见脑炎。
神经内科周勤明医生解释:“目前有关该抗体的相关病例报道全球仅有8例,而我国更是尚未见诸相关报道,实属罕见中的罕见。”
据国外文献报道,该抗体脑炎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行走困难、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运动迟缓,肢体僵硬、构音障碍等,同时可出现记忆力和执行功能下降,以及精神异常等。张女士的临床症状有诸多相符之处,成为了全球第9例、我国第1例病例。而张女士的小便潴留和便秘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是此前文献中未曾提及的。
有了明确诊断,免疫治疗随后跟上。经一段时间治疗,张女士的症状再次缓解,能独立行走一段时间。
由于这个疾病系全新的疾病,全世界对其认识十分有限,SEZ6L2抗体也可能带来“免疫攻击”和“神经变性”双重风暴,因此团队格外谨慎,与患者及其家人保持密切联系,时刻观察这个“罕见杀手”的动向。
传统观点认为,自身免疫性脑炎常为一类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疾病,以脑“炎症”为主,但这个“罕见脑炎”的发现,再次提示了免疫与神经退行性病变之间的纠缠关系,两种疾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癫痫、认知下降等,但当遇到亚急性或慢性的行走不稳、行动迟缓、面无表情、肢体僵硬、甚至脑萎缩等情况时,也需要进一步排查免疫性原因。
瑞金医院专家团队认为,目前对该“罕见脑炎”的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与任何疾病一样,绝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有“黄金时间窗口”,早发现、早治疗对修复神经损伤,恢复脑功能极其重要。目前,该团队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力争早日攻克这一罕见脑炎。
作者:唐闻佳 李东 周一凡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本报资料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