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婴患有孤立肾重度肾积水,两次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外科迎难而上,接下救治重任,为该名危重患儿实施手术,精准根除患儿险情,使患儿转危为安。
昨天,该患儿顺利从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不日即可出院。
女婴孤立肾重度积水,治疗一波三折
2个月大的安徽女宝安小雅(化名)在产前检查中被发现存在左肾积水。更不幸的是,出生后的进一步检查发现右肾先天发育不良、已丧失了几乎全部的功能。这意味着,小雅只有左侧一个孤立肾,且重度积水。若积水程度不缓解,甚至可能进展为肾功能不全,严重威胁着小雅的健康与生命。
忧心忡忡的父母带着小雅来到当地的儿童医院治疗,于今年2月3日接受经腰小切口的肾盂裁剪+肾盂输尿管吻合术。但是,小雅术后恢复并不顺利,放置在后腹腔的肾周引流管引流持续增多,而小雅的小便量却很少。
当地医生考虑这是吻合口漏、尿液外渗导致。7天保守观察后情况未见好转,2月10日当地医院又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果然发现肾盂输尿管吻合口处有瘘口在漏尿,于是进行了缝合修补。同时,手术中又放了一个盆腹腔引流管。
天不遂人愿,二次手术后小雅的肾周引流管引流的液体量是少了,可盆腹腔引流管的液体量却多了。更糟糕的是,小雅的肌酐持续升高,提示仅存的左肾也出现了急性功能不全,这极有可能导致出现高钾、低钠等恶性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危及生命。
面对棘手病例,复旦儿科迎难而上
接到当地紧急求援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毫不犹豫接下这个疑难危重小患儿的救治重任。在泌尿外科主任耿红全的统筹安排下,2月13日,小雅在妈妈的陪伴下无缝衔接转至上海治疗。
入住泌尿外科病房后,医护团队检查发现,小雅的情况并不乐观——盆腹腔内大量腹水、尿量很少、肚子胀得圆滚滚,精神状态不好,血压也很高。急诊检验结果显示,小雅的肌酐仍持续往上飙,还存在着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救治团队立即给予干预措施,可小雅的高血压、代酸、电解质紊乱、肌酐以及腹胀呕吐并没有好转,反而有进一步恶化倾向。
情况紧急,刻不容缓。耿红全立即召集团队再次讨论病情。小雅目前仍存在吻合口漏、尿液外渗,但这不是肾功能急性损害的原因,应是存在其它原因引起了肾内高压所导致。手术干预是解决问题唯一有效的办法。
不到半个月,小雅已在外院进行过两次麻醉和手术,再次手术干预的可行性有多高?救治团队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忧,短时间内两次手术,患儿局部区域的组织层次已模糊,还存在着组织器官黏连带来的手术分离暴露困难与风险,再次手术操作难度极大。可如果不做手术,小雅的肾功能损害大概率会进行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小雅已经不能再等了,必须尽快安排手术。”耿红全当机立断,迅速果敢做出决策。除了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这也是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责任与担当。
术中探明真相, 泌尿团队精准排“雷”
为确保第三次手术的安全与成功,复旦儿科泌尿外科团队联合护理护士、麻醉医生、ICU医生进行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定了围手术期的处理流程、紧急状态下的预案。
充分准备后,2月16日,小雅再次被推进手术室。耿红全、沈剑团队为患儿实施了急诊手术。
当手术刀切开腹膜,混浊的尿液喷涌而出,术中发现小雅左侧肾盂、输尿管、肾门处粘连严重。主刀团队谨慎解剖分离,发现小雅左侧肾盂类似于分枝肾盂,分上、下两个半部,中间被一突出的肾实质相隔开,此处恰有一支交通腹侧和背侧的穿支血管进入。
耿红全介绍,最初的吻合口做在了下肾盂,上肾盂却被裁剪缝闭合了,发生漏尿的瘘口正在裁剪缝合处、一个约3毫米左右的瘘口。原因终于找到了——上肾盂裁剪缝合后引流不畅,导致肾盂内压力高,吻合口撑开不愈合。
耿红全团队做了上下肾盂的吻合术,使得上下肾盂贯通并一起向输尿管通畅引流,重新更换了双J管(输尿管支架管),放了腹腔负压引流管、肾造瘘管,确保肾内减压、促进吻合口愈合,并利于术后观察。
术后,小雅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在PICU团队的精心护理治疗下,小雅恢复顺利,于2月20日安全转回普通病房,不日即可出院。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