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袭来的这些日子,一切好不容易。人与人之间碰面少了,他们却仍在利用有限的机会彼此传递温暖与希望。在这之中,有不少小故事在互联网上被悄悄转发,看得太多人湿了眼眶。这一连串小故事,关于我们不知姓名的普通人,关于非常时期仍无处不在的爱。它们看似是疫情之外“不重要”的事,种种爱意却因疫情而被放大了,给这个冬天带去了太让人渴望的阳光、力量,值得被我们看见、记取。从今天开始,我们在“阅读”版尽可能搜集这些暖心的故事予以刊发,将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编者
疫情下的上海成了一座“空城”。但这个空是蛰伏,是等待。
短短的这些天,各种复杂的情绪随着新闻的弹出轮番上演,现实很苦没有错。但生在上海,活在上海,这个城市依然有光。
■ 市民自发支援口罩生产线
为了缓解口罩生产线的压力,春节期间,一群上海市民通过志愿活动主动报名,成为了口罩生产线上的夜班“临时工”。他们中有些人是尚未复工的白领,有些人是全职在家的宝妈,还有些是尚在放寒假的学生。自驾前往松江,昼夜颠倒。300个志愿者从未言苦。毕竟口罩那么缺货。
■ 排队预约购买口罩排出“北欧风”
2月2日是申城预约口罩第一天,上海闵行区一小区居民排队预约购买口罩,每人之间间隔两米,网友称排出了北欧的感觉!该居住区的工作人员称,他们将S型的队伍改成了一字型的,且引导大家保持两米距离,居民很自觉地散开了。这样自觉的排队态度,让“上海人排队”又一次冲上了热搜。
■ 组建 “医护保障车队”免费服务医务工作者
为响应上海疫情防控“人人尽责、同舟共济”的号召,滴滴出行和上海医务工会联合宣布,在上海组建“医护保障车队”,为上海公布的发热门诊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免费服务。按照医务工会的指导,医护保障车队将在浦东、静安、徐汇三个行政区域的指定医院先行试点,首批300名司机师傅已全部到位,24小时待命,所有费用由滴滴承担。
■ 市民“投喂”医生,火到央视
喜茶、%arabica、LeTAO的芝士蛋糕、周杰伦最爱的machi machi麦吉奶茶……以上这些个个都是上海潮人最爱的美食品牌,平时都要排队很久才能买到,在当下这个特殊时刻,竟然全都出现在了上海的医院里。
精致务实的上海市民连送外卖都要高级有档次,平时排队才能买到的美食是第一梯队,然后大闸蟹车厘子跟上!这么有爱的一面,连央视都忍不住要报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上海市民是怎么做的。
■ 通宵烘焙面包送到急诊室
还有一对热心的夫妻熬夜做烘培,一大早给上海好几家医院的急诊科大夫送去了面包和点心。他们用最朴实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我们和医生护士一样,都是老百姓,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我们只是觉得,如果他们能感受到自己被关心着,会更加觉得这些付出是值得的。”这是这对夫妻的初心。
■ 这位“80后”春节跑遍日本,买口罩运回中国
上海一位80后在日本,用最原始的办法,跑遍日本的药妆店,先去晚上八时关门的超市,再去凌晨12时关门的药妆店,搜集到42000多个口罩。
最后在春秋航空的帮助下,把这些口罩成功运回上海!
■ 在此刻,信心比黄金更加可贵
30万元有多重,上海爷叔黄士平恐怕比谁都清楚。2月3日早上,他背着超过5公斤重的包,从宝山一路换乘了两趟公交车,来到报社。包里有30万元。30捆现金,满当当、沉甸甸。
黄士平托报社把这笔钱捐给慈善基金会,为抗击疫情做份贡献。
这笔30万元现金,对59岁的黄先生来说,凑得并不容易,不仅拿空了一个银行户头里所有的钱,还给87岁的老父亲写了借条,借了两万元。因为,30万元是他省吃俭用一生积蓄的三分之一。
不富裕的上海人黄士平,一口气做了一件“豪奢”的事情。他说,这是这辈子做的最大最对的一件事。因为他记得母亲生前的嘱托,日子好了要珍惜,要懂得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没有大家的平安富强,哪有小家的幸福安康。
■ 快,放下就跑!
1月31日,徐汇凌云路派出所办事大厅,一对男女青年搬着三个纸箱子“放下就跑”。
民警回头仔细看,只见三个箱子上分别写着“物体表面消毒液”“泡沫消毒洗手液”“空气消毒液”。真的超级暖心!
平凡人的大爱才最令人感动,正是因为这些暖心的普通人默默付出,也让这座城市在寒冬中变得更为温暖。
2020,有多少人想重启这一年,火灾、地震、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
也许我们当中,有朋友和家人正在遭受疫情,在这种时候,更需要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别怕,再等等,总会有一天我们可以摘下口罩,等上海、武汉、全国重新苏醒,等地铁里的人多到挤不上,等美食街上大排长龙,等到大排档里必须扯着嗓子吆喝,等汽车把大桥堵得见不到头……
眼下,你看,生活依然正常进行,而我们依然自律,守护着这座我们爱着的城市。
(图文均摘编自“上海全攻略”微信公众号文章《此生无悔入上海!》)
作者:范昕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