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不忘初心 面向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研讨会在锦江饭店举行
中日友邻,一衣带水,一苇可航。
2021年中日贸易额高达3714亿美元,是1972年的120倍;
2020年疫情前,两国中日两国人员来往超过1200万人次;
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第一年,中日两国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历史性突破……
这一切得益于50年前9月的25日至29日,载入历史时刻的五天,最后以29日《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为标志,中日两国冲破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鸿沟,结束了二战后的对立格局,掀开了和平友好互利的新篇章。
在50年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率团抵达北京机场的那天(9月25日),在上海市友协、市欧美同学会指导下,上海市日本学会与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主办、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协办了“不忘初心,面向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研讨会。参与、研究或受益于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各界人士,重温当年中日两国政治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梳理50年间中日各领域互惠达到的成绩,就构建下一个50年的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建言献策。
裴纲致辞中,赋汉俳一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松尾芭蕉原句是:摘取芭蕉叶,一片悬挂新柱上,草庵赏明月
致辞中,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长、中科院院士裴钢模仿日本江户时代俳句大家松尾芭蕉赋了一阕汉徘:“秋风吹一水,橘黄稻香好时节,雁鸣五十飞。”一时间,激活了在座中日人士心底共同的东亚儒家文化基因,鉴真大师、阿倍仲麻吕大师,毛泽东、周恩来、田中角荣、大平正芳这些前辈和政治家也近在眼前。
与会中日人士在50年前田中角荣首相首次访华访沪下榻的锦江饭店留下纪念大合影
高超战略智慧和非凡政治勇气:
历史必须记住的几个瞬间
回忆不止于重温。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国驻日本国大使程永华盛赞50年前毛泽东、周恩来和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的签约具有“高超战略智慧和非凡的政治勇气”。上任一年有余的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赤松秀一刚去周恩来的故乡淮安出差归来,在访问了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后,他感慨,“当时两国领导人,不只是单纯出于战略性政治考量,而是共同的超越现状的强烈信念和热情”。
赤松秀一感慨当年政治家们强烈的信念和热情
*签约后的一分钟新闻发布会
那些载入史册的历史瞬间在现场被见证者再次回忆。
原外交部国家领导人高级日语翻译官周斌先生正是米寿年,但回忆起50年前因给周总理翻译而在场的那五六天,他依然充满激情。
——9月28日晚,国宾馆钓鱼台某别墅内,“中日联合声明”中有关战争的表述始终未定,而第二天上午十点是约定的签约时间,时钟滴答答走到了午夜2点,咖啡已用来提神。大平正芳外相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小纸条,“姬外长,这是我们的最后方案,如果这个不行,我们只能拿行李回家了。”在休息十分钟时,姬鹏飞外长向同在钓鱼台另一幢别墅里的周恩来总理请示后,同意了日方的表述,“日本国政府对过去日本通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痛感责任深刻反思。”
见证这一幕的周斌回忆,经历四天共事田中角荣到上海参观后,当着他的面和大平正芳讨论如何评价周恩来,他觉得用“伟大”一词还不到位,最后两人一致同意用“人杰”。
周斌回忆50年前关键的五天
——9月2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的签字气氛非常友好,签字后,两国领导人相互交换留言,周恩来写了六个字“言必信,行必果”,田中角荣也给出了六个字“信为万事之本”。
接着大平正芳在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中外新闻记者发布会。他开口说:由于刚才田中首相和我本人大平正芳同中国周恩来总理和姬鹏飞外长签署了两国联合声明,日本过去同台湾之间的协议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当记者们纷纷举手追问时,大平正芳回答:我们马上起身去上海,而且是周恩来总理陪同前往,对不起了,各位再见!果断地避免了很多纠纷。
大平正芳的外孙女渡边满子女士在近日的访谈回忆中提及:大平当时是冒着日本国内反对势力的刺杀风险。而在他1978年担任首相后给自己的评价是,“……虽然党内反对声很大,但回过头来看,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了一名政治家。”
周斌随后向周总理汇报了这个破天荒的“一分钟新闻发布会”,周总理伸起了大拇指说,“了不起,外交家。”
上图:1972年9月25日中午11:30分,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机场迎接田中角荣首相一行,下图:9月29日晚,在上海锦江饭店,周恩来与田中角荣相互敬酒祝贺《中日联合声明》签署,来自网站
*搁置岛屿问题里的东亚智慧
——1998年担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后在2005年发起持续18年的“北京-东京”论坛的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也给出了一段回忆。曾随行参与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前官房长官二阶进堂和他分享,田中角荣到上海后向周恩来提及钓鱼岛事宜,周恩来说服他:这个问题,这次如果我们谈,根本谈不成功,我们先搁置,等建交后再慢慢谈。
赵启正分享时任官房长官二阶堂进的回忆
“老一辈政治家敏锐的战略视野外,我认为他们都具有高度的政治素养,表现在恪守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的和为贵,同时在共同声明的谈判和措辞中也善于运用构成东方文明核心的东亚智慧。”上海市日本学会名誉会长吴寄南对历史时刻给出评价。
这种东亚智慧不是单例。2018年3月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演讲让他印象深刻,宫本说,中日两国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受益者,但英美为主体的国际秩序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世界中心转移到亚洲,中日两国应该而且也能够提出全球治理的新方案——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各种文明的和平共处。“这就是东亚智慧,是化解中日之间矛盾的钥匙。”
吴寄南认为,东亚智慧是50年前历史一页的关键所在
吴越同舟的50年:
左手右手互恩互惠于官民各领域
2012年7月1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赵启正应日本友人《朝日新闻》主笔若宫启文邀请一同参加了东京纪念会。7月7日,《朝日新闻》发文“日本海惊涛骇浪,吴越能否同舟”。吴越同舟,出自中国的《孙子兵法·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手右手。“其相救也如左手右手”,生动地描述了50年中中日之间彼此的互惠互利。现场的亲历者几乎都是满含感情地分享了期间的发展与受益。
2012年7月1日,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在东京举行,赵启正请人绘就“吴越同舟”国画赠送给原驻华大使宫本雄二。(摄影:中国日报记者 徐京星 邹红),来自国务院新闻办网站
*民相亲心相通:在沪日企、300棵樱花树
1982年1月30日,十几家日本在华企业集结,开启了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的历史。到1996年会员超过600家,2004年作为民营非企业组织被正式批准时,会员超过了1300家。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理事长、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的垣内隆分享,目前,社团组织是海外日本商工会中规模最大的组织,已经拥有2300多家会员。
垣内隆介绍,11年在鲁迅公园栽下300余棵樱花
上海市友协副会长景莹的致辞中也有所呼应,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集中了70%的日本在华企业,他们提供了80%的日本对华投资、45%的对华贸易,而日本在沪投资企业也位列国别排序首位,达到1.2万家(在华投资为3万家),占到外商在沪投资企业的1/5。他们是中日双边贸易3714亿美元新高的贡献者。
“我们从2009年起已经连续11年在鲁迅公园种植樱花树,300多棵樱花成了城市网红打卡地,3年前,我们又把樱花种植移到虹桥地区的新虹桥中心公园。”一同种下樱花的还有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裴纲介绍,截止2021年5月,在日的中国籍学生高达11.4万,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在1987年成立,至今年6月留日分会注册人员有18万人。留日学会会长臧广陵介绍,在2010年世博会召开前,学会邀请早稻田大学专家来传授如何把黄浦江的水通过节能运用到世博会;福岛地震后,学会也积极赴日参与报道调查。
臧广陵介绍人数众多的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为促进中日友好所做的努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景莹介绍,自1979年上海和横滨市缔结为第一对友好城市后,已有八个日本城市和上海缔结市区级友好关系,有30多个日本地方政府在沪设有经贸代表处或派有经贸代表,在沪常住日籍人士有4万余人。“坚持了十余年的还有中日韩青少年绘画项目,这和樱花种植一样,打造了民间交流的典范项目。”
景莹例举50年间上海所在的华东地区与日本的紧密关系,很多领域有几何级增长和飞跃式发展
*大写的人:投资者、大学教授、年轻医生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项目,至今在“民相交心相通”的记忆深处。
1990年代在浦东负责开放开发的赵启正回忆了环球金融中心的投资者森稔先生。该项目开工于1997年,一度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高建筑,不久就遇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11年,又发生了9·11恐怖袭击事件,此时还能否再建高层建筑?森稔先生对赵启正说,中国的上海一定会是国际金融中心,会比香港和东京还要重要,我的投资是坚定的。“工程到了2013年复工,2018年建成。如今森稔先生已作古。”
“大平班”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谭晶华的宝贵记忆。中日在1978年正式恢复建交后,1979年大平首相和邓小平副总理进行了历史性会见,1980年两国政府支持下,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北京语言学院连续举办了五年的大平班,每年120名共600名日语老师。据悉,当时国内一共只有900名高校日语老师,目前上海有30多家各类日语学校,全国已达550家。“大平班让我们懂得了何为学术,如何从单一语言性大学转变为复合型办学。后来中国自己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我干了十五年,培养自己的老师。”谭晶华至今还记得一位叫佐次龟山的教授辞掉了大学教职,全心全意在大平班执教五年。
谭晶华满含深情地回忆起大平班的日本教授
刘卫东,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位留日医学博士,在留日期间他出版了字典《神经外科用语》。此后无论是在浦南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和目前供职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始终都保持着和日本医院和医学界的沟通。世博会期间曾通过日本救助中心对场馆人员进行培训,上海也派出很多医生前往日本交流,同时传播中医,而日本顶尖级医生来沪还获得了上海给外国友人设置的白玉兰奖。“疫情后,我们也通过网上问诊把中国的案例送到日本,请当地专家会诊,以此相互促进。”
刘卫东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位留日医学博士
如同鲁迅先生写仙台的藤野先生一样,不同年代不同领域的日本友人,也给中国人留下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怎么不是“如左手右手”。
面向未来:
求同存异,坚持多元共生文明观
和平如同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将难存。50载历程中冷暖起伏,对于当前中日关系,与会者剖析的同时给出“朝前走”的建设性意见。
*日本要正确认识中国的和平发展
“邻居关系处不好,一个原因是日本对中国的快速发展,理性上能认同,情感上不能。因此,对中国不抱好感但又知晓中国市场丢不得。”上海市日本学会原会长、上海市外事办公室原副主任俞彭年在肯定50年中日友好福泽两国,福泽地区和世界外,也直面问题。
俞彭年直指日本人的二元分离认知
程永华大使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也给出了同样的评价。高洪引用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在日前纪念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50年50人”专题系列报道中的说法,“日方在历史、台湾、领土主权等问题上的消极动向、不断刺激着中国民众的感情,挑战者中方的原则底线”。由此,高洪回答了日本人担忧的中国“国强必霸”的冷战思维。
程永华大使认为,日本人对华认知偏差和美国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是 日本踩线逾线的根本原因
他分析,首先从国际政治历史角度观察,时代不同了,从深层原因来讲,美国的相对衰弱并不是中国和平崛起所致,而是常年自以为是的穷兵黩武的自毁结果。其次,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而言,合作共赢才是人类社会生存之道。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坚定决心不可动摇。他尤其赞赏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提出的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肇始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意味着对于任何具体社会和古老文明,都有选择自身现代化道路的主体性赋权。”
高洪为此提出四点建议,首先树立同舟共济携手美好世界的进取意识。其次是继续深化互利合作,共同维护正常的国际机制与秩序。第三在台湾问题上要重信守诺,求同存异,妥善解决争端问题。第四,推进更为多彩的人文交流,坚持多元共生的文明观、以东方智慧积极促进精神上的融合。
高洪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并提出四点建议
*甘泉中学的日语教学50年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来印证裴纲这句话的是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校长杨云。1972年,上海甘泉中学还是一所普通的工人新村学校,因为历史性的“中日联合声明”签署,开始开设日语课程,日本人武下健太任教,第一年招了56个学生;2001年,刘国华校长只身一人前往日本召开招生说明会,第一批三名14、15岁的日本籍学生来上海读书。如今已经是上海市特色高中第四个年头的甘泉有着很多骄人业绩:有着全国中学首个高级口译实训中心,五年内60名中学生获得证书;学校一半学生近千人以日语为第一外语,200多人以日语为第二外语,七年中,学日语学生到瑞士、美国等不同国家进行1至2年的交流……
杨云校长以生动的故事描述了日语教学在甘泉中学的50年发展
赵启正在特别纪念演讲中自问自答:“北京-东京”论坛坚持到今年是第18年,没有中断过一次,起到什么作用?“至少是民间没有断线。”而谭晶华这样的中日友好受益者言辞恳切地强调,虽然退休仍可以为日语教学、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再尽绵薄之力”。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胡令远分析了今昔中日关系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中日关系有利益与安全二元分裂状态,回温50年前中日老一辈政治家掀开的历史性一页,他借用赵启正在前几年的两句话与大家共勉: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我辈不能静观,因为我们不是局外人;我们也不能束手无策,因为我们相信,事在人为。
上图:胡令远以“不能静观,不能束手无策,要相信事在人为”来共勉。下图依次为研讨会四个环节的主持人:上海市友协亚洲处处长唐为红、上海市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陈子雷、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秘书长胡志武,上海市日本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姜咪红
作者:李念
照片:现场为主办方提供,部分及截屏为李念所摄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