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罗成》(Lo Cheng: the boy who wouldn't keep still)
作者:蒋彝
插画师:蒋彝
出版社:Penguin Books Ltd
出版时间:1942年
▲《罗成》插图
几个月前,在英国居住过的知名华人又多了一位——蒋彝。英国文化保护部门为蒋彝在牛津的故居挂上了蓝牌,上面写道:“蒋彝,艺术家与作家,也称哑行者。”迄今为止,总共有三位华人享有这样的待遇,另外两位是老舍和孙中山。
蒋彝190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他从小跟父亲学画。1922年,蒋彝考入东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曾在江西省教育委员会任职,并曾担任安徽芜湖、当涂两县县长。因不满当时局势,并希望“观摩西方政治为将来之用”,蒋彝于1933年前往英国。在之后40多年时间里,他客居他乡,以东方人的技法描绘西方景物,用英文书写游记、历史和文化。
蒋彝的“哑行者”系列著作早已为人熟知,该系列中的《湖区画记》《伦敦画记》《爱丁堡画记》《牛津画记》《旧金山画记》等八本书已有中文版。但蒋彝创作的六本童书却鲜为人知,这六本童书包括《金宝与花熊》《金宝游万牲园记》《罗成》《明的故事》《大鼻子》和《野宾》。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书中由蒋彝绘制的彩色和黑白插画,细腻生动,令人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拍手称快。作为蒋彝的深度粉丝,我收集有蒋彝的全部童书。
▲《罗成》插图
蒋彝的第一本童书《金宝与花熊》出版于1938年8月,讲的是一个来自乡下的五岁大的男孩金宝的故事。金宝和爷爷去山里散步,结果走迷了路,他遇到了一只叫毛毛的大熊猫,以及她的父母、叔叔和姑姑。之后的三个月,金宝和大熊猫朋友们一起,在如天堂般美好的大自然中尽情嬉戏,直到大熊猫们被来打猎的外国人和他们的中国帮手捕获。大熊猫被运到英国,结尾是金宝想念毛毛,希望到伦敦看望她。
写这本书时,蒋彝经常晚上去伦敦动物园观察大熊猫。前一年,三只来自中国四川的大熊猫在这里落户,这也是蒋彝第一次看到大熊猫。蒋彝的细致观察令他画笔下的大熊猫栩栩如生。这本书很受欢迎,很快成为热销的礼品书。战争将至,伦敦动物园的动物被转移到偏远的维普斯内德动物园,人们不再那么容易看到大熊猫,但蒋彝的书,让人们继续记住它们。
▲《罗成》插图
1941年,蒋彝的第二本关于大熊猫的童书《金宝游万牲园记》出版。书中,金宝和他的英国朋友理查德从中国来到英国,看望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毛毛,不过毛毛现在的名字叫“明”。明已经在伦敦生活了两年,深谙英国的文化习俗。明将动物园的其他动物介绍给金宝和理查德,他们载歌载舞,相处融洽。
1942年春天,蒋彝的第三本童书《罗成》出版,属于海雀出版社出版的图画书系列。海雀出版社隶属于企鹅出版社,成立于二战前,专门出版童书,其出版人诺埃尔·卡林顿是蒋彝的好朋友。在这本书中,五岁的小男孩罗成非常淘气,他在私塾恶作剧得罪了老师,便跟着马戏团去了北京。他闯进紫禁城,骑着驴子上长城,一路奇遇。结尾是,他最终被警察认出,被送回了家。旅途中,罗成遭遇各种麻烦,但他无所畏惧,愿意认识新事物,充满兴奋,他太喜欢外面的世界,以至于忘记了想念家人。但无论他经历再多,回到故乡后,他依然是原来的那个他,那个喜欢笑、永远开心的小男孩。这个怪诞的故事,暗示了蒋彝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这个顽皮的小男孩,正是作者自己——此时,蒋彝来英国将近十年,他的脚步遍及英国的角角落落,他从来没有厌倦过发现寻找新的事物。书中的插画呈现的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家具、风景等,充满信息量,又非常细腻、吸引人。这本书,是蒋彝的六本童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本。
▲《罗成》插图
1944年圣诞节,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明去世。从1938年到1944年,她在英国生活了整整六年。同一年,海雀出版社约蒋彝创作的第二本图画书《明的故事》出版。这本书讲的是大熊猫明的冒险故事,描述她在中国山区里的童年,如何被人类捕获,乘船从中国到了英国。在这本书的加印版上,蒋彝写了一封信,向明告别:“我们都会记得她滑稽的黑眼圈,她竖起来的黑耳朵。她扭动着白色的身躯和四只黑色的腿打滚时的情景温暖了老人、孩子的心。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她的魅力和友好,对吧?我希望你们像我一样相信:她现在在天堂里获得了永生。”
▲《罗成》插图
《明的故事》成为大熊猫明的“永恒的纪念碑”。英国的书评人指出,蒋彝以大熊猫为主题的三本童书,让大熊猫深入英国小读者们的内心,成为像米老鼠、唐老鸭一样受喜爱的角色。
作者:崔 莹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