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藏一年,上海市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提升帮扶质效造福更多农牧民
今天,距离上海市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奔赴日喀则刚好一周年。
过去一年,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制定《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规划(2023-2025年)》,开展临床新技术11项、获批高原病相关研究课题21项;在援藏专家的指导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一位本地医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旗下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高水平论文一篇;本地医生独立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实现本地医生申报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
上海市援藏干部联络组组长,市政府驻西藏办事处主任,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彭一浩表示,医疗援藏将以推动“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目标,通过落地专家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引入“双聘专家”等措施进一步充实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专家技术力量,以筹建日喀则市高原病研究中心为抓手,努力创造科研攻关新亮点,“我们将做更多‘造血’的事,发挥上海技术、人才优势,提升帮扶质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基层,造福更多农牧民群体”。
多个首例,“以院包科”建设覆盖面广的救治体系
本月中旬,在麻醉科援藏医生刘松彬和消化科援藏医生李锋的合作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完成地区首例小儿无痛内镜检查。今年4月,胸外科援藏主任华荣带领团队,成功完成西藏首例充气式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为一名食管癌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同时,肾内科、超声科和病理科多学科协作,成功引进首例经皮肾穿刺术采样进行病理学活检的新技术,填补日喀则地区空白……
这些首例,都是医疗援藏“以院包科”的累累硕果。“来自瑞金医院等单位的上海医生连续8年支援,让日喀则血液科从无到有,积累了一流的高原血液病治疗经验。”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普布旺堆动情地说。
当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充分发挥“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的作用,沪藏两地联动,持续推进“以院包科”建设13个临床重点学科诊疗中心,加快推动医院建成科室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救治医疗体系。
以五大中心为平台,致力打造高原病研究中心
今年2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后续将进一步优化急危重症的学科与空间布局,结合120救治体系建设,建立起西藏西部地区的急救网络体系。4月,医院获批建成自治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未来,医院还将力争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挂牌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近期,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成功获批筹建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马上将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大楼起来了,内涵必须跟上,我们要尽早布局,进一步助推西藏西部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提升、高原病研究中心建设。”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领队、日喀则市卫健委副主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庆华告诉记者。
针对高原病,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以“五大多学科(MDT)诊疗中心”为平台,瞄准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等高原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建立高原病临床医学中心。同时,融合上海援藏专家与本地团队,建立高原病临床数据库。运用上海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经验,着力提升高原病临床研究能力。
提升科研实力,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今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旭教授受邀作“独上高楼,众里选题千百度——国家科学基金申报”的学术讲座,近500人次参加。这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提升科研能力的首场培训,未来还将开设更多场次。
为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目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已聘请87名双聘专家,不定期地为各科室作指导。今后,将尝试“柔性”引进上海更多具有临床优势的专科团队。比如,引进某个学科团队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团队中的不同亚专科专家轮流来短期援藏,帮助医院科室人员提升临床技能。
《规划》提出,上海“组团式”医疗帮扶聚焦“强优势、创特色、广覆盖”三个重点,实现医院在医疗服务、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区域合作、医院管理等五个方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在西藏七地市“组团式”医疗帮扶中争当排头兵。
王庆华表示,医院将以强三甲为中心,破解“高原无峰”,实现“登峰望远”,助力建成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
上海市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援藏故事专题《沪藏“医”线牵》已在文汇App推出,敬请关注。
作者:付鑫鑫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