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正在创新创业中脱颖而出、大显身手。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六届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今天举行。过去一年,上海民营企业鼓足干劲,积极作为,努力让生产“忙”起来,投资“暖”起来,物流“跑”起来,积极为经济恢复和重振贡献力量。
截至2022年底,上海共有民营经营主体306.84万户,新设民营经营主体39.76万户,占全市比重95.9%。去年,上海民营经济实现1.21万亿元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7.1%;民营企业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达12337.84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9.4%。
科技创新:民营企业自身能“造血”
“农二代”上海点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悦有个梦想:“让农民吹着空调种地。”
2017年,他一头扎进金山区亭林镇农田,捣鼓起了“种田机器人”。一个坦克状的样机现身农田,正面可连接包括除草、采收等机械臂,背面则是“大脑”传感器,用于听从后台发出的指令。从样品到成品,王金悦失败了数千次。北方农田干,南方土地黏,这意味着机器需要有更强的附着力。王金悦带着机器“扎进”田间测试,碰上机器走得“晃晃悠悠”,他掏出扳手调整机器结构。特殊环境让王金悦的行走十分不便,他刚抬起左脚向前走,右脚就死死陷入泥地,后来是趴着朝前走。
功夫不负有心人,花了三年时间,最终实现电动化耕地,一款农业全数字化机器人由此诞生。企业还推出大田、果园、蔬菜和特种山地四个作业种类,能完成旋耕、作畦、植保、消杀、物理除草等功能。
最近,王金悦和团队正思考着要让产品在市场上推广。“用机器人耕种可以将成本降低60%以上,全力进行产品研发,企业才有自身的造血能力,也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王金悦是上海众多民营企业家的缩影:埋头创新,赋能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体现上海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2022年,上海新增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七成以上。同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为9956家,民营企业占比超过八成;“专精特新”企业达到757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500家,民营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
做自家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有了依靠
复星、奥盛、月星、波克……这些耳熟能详的民营企业均坐落于普陀区:涵盖7.6万家企业,占全区市场主体90.2%,贡献了65.5%的区级税收、88%的高新技术企业、约90%的新增就业岗位。
这一亮眼成绩单离不开普陀区对民营企业的保驾护航。一方面,建立联系服务重点企业“系主任”“班主任”工作机制,推动民营企业把产品做精、主业做大、核心竞争力做强;另一方面,打造政企沟通“早餐会”、营商环境体验官等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
上海,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通过各类助企惠企强企服务,让企业茁壮成长。比如,创建公检法司、政会银企、产学研用、国企民企牵手等机制,按季度编制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报告,合力解决民企急难愁盼问题。
作者:占悦
编辑:施薇
图源: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