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宝山区一居民在家中收集到的冰雹,直径约为2至3厘米
气温骤变的夏天,不仅引来了风雨雷电,还招来了冰雹登场。今天下午,相关平台接到市民投诉,宝山区一家菜场顶棚,直接被冰雹砸成了“蜂窝”,还留下一地碎片。无独有偶,共康路地铁站附近,也有鸽子蛋一般大小的冰雹落到栏杆上,砸得劈啪作响。
“我们也接到了部分街镇反馈一些小区的塑料顶棚因落下的冰雹产生破损,但目前暂未有人员伤亡。“宝山区防汛办副主任陈锦超表示,冰雹天气在宝山区内的“落区”也十分集中,主要包括高境、庙行、大场等地。冰雹天气持续了近2个小时,颗粒直径约为2至3厘米。
实时监测积水点、高空设施
今天中午12时42分,许多人的手机弹出一条信息——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预警。这也是上海发布的今年首个冰雹橙色预警。宝山区相关单位第一时间落实预案,确保人员进岗到位,并做好汛期监测、道路巡查。同时,重点针对易积水点、高空设施、居民区阳光花房等区域进行安全巡查。
“对于12345、110等市民热线,我们有专人专岗对接,一旦接报,第一时间对相关灾情进行应急处置。”陈锦超说。
此外,通过接入“一网统管”等数字应用,防汛防台的“神经末梢”也变得更灵敏。一旦在城运中心的监控视频中发现有顶棚倾斜等特殊情况,相关单位就会立即将其反馈给属地街镇,再由物业介入或区消防支队登高排险,避免引发高空坠物等风险。
24小时备勤,持续监测天气动向
其实,夏季短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一直是难点。作为局部自然灾害,冰雹的预报更是不容易。
“冰雹天气的形成与温度骤降有关,强烈的雷暴云团也是‘催生剂’。”宝山区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正处于防汛防台关键期,其已启动24小时备勤机制,实时监测雷达云图等数据信息,一旦发现特殊天气情况,立即启动响应机制,并通过内部会商机制及时传达至防汛、农业、港口等相关单位。
由于冰雹的最大特征是局部性,虽然能预测到大致范围,但最终“落区”却很难预测。为此,宝山区相关单位细化管理“颗粒度”,一旦监测到特殊区域受到较严重冰雹灾害,将第一时间采取区域管控手势,并进行人群疏散。
针对冰雹天气,气象部门以直径10厘米作为分类应对标准。一旦冰雹直径超10厘米,就会启动续报机制。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天大多区域冰雹直径约为2至3厘米,且持续时间不长。
“即便如此,这已经是宝山区多年来为数不多遭遇的‘冰雹’天气了。”不少居民这样感慨。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