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绿夹克、骑上小电驴,一群外卖骑手化身“绿巨人”,穿梭于大街小巷。他们是网友们口中最难约的“送菜天团”。自4月1日以来,许多人已连续奋战了20多天。他们每天迎着朝阳开始,伴着星辰结束,奔赴各个小区,为大家“配送”温暖与希望,用心守护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最近,各大电商平台几乎都是“爆单”状态,每位在岗骑手都切入“白+黑”高强度运转模式。但就是这些再平凡不过的配送小哥,却一次次穿梭于清晨、奔袭在雨夜,只为尽可能将每份订单更快送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多大的抱负理想,单纯想着,这是一份工作,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帮上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坚持到了现在。走进这群“送菜侠”,我们能看见疫情之下的另一种温暖。
“送菜侠”增至500人,运力逐步恢复
清晨6点,不少市民准时被闹铃唤醒。打开APP“抢菜”,成了许多人补充冰箱库存的重要来源。然而,封控初期,运力受限,也造就了“抢菜难”的窘境。
叮咚买菜宝山片区共有29个站点,4月1日封控之初,为配合疫情管控,关闭了15家。这两天,在市政府号召保供企业复工,非涉疫地区保供人员返岗后,宝山区政府部门及时帮助站点开复工证明,恢复站点运营。截至目前,叮咚买菜在宝山区已陆续开放站点22家,关闭的7家也会根据情况逐步开放。
张伟伟,叮咚买菜宝山站点经理。为推动更多站点复工,他不断奔忙着。不仅联系对接相关部门,他也帮助协调各街镇、居委、小区,为配送小哥开复工证明、通行证等证明材料,让更多配送小哥走出小区,充实到保供队伍当中。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宝山区内叮咚配送小哥由封控之初的100多人增至500人左右,每个站点的配送量也从封控之初的1500-2000单,增加至5000-6000单。今天,订单量最大的一个站点,已破纪录达12000单。从4月1日封控至今,宝山区内的日均配送总量达9万多单,覆盖超过700个小区,极大提升配送运力,满足了更多用户需求。
畅通绿色核酸点位,让外卖骑手少排队、少等候
运力恢复的同时,市民们也有担忧。整天在外奔忙的外卖骑手如何做足安全防护、守牢安全底线?
对此,张伟伟表示,“配送小哥每天进行1次核酸、2次抗原自测,自测是每天上班之前测1次、下班之后测1次并及时上传结果。”与此同时,站点每天会进行2次消杀。物流到货也会先进行消杀之后再卸货,严格把关各流程,确保配送到居民手上的菜品安全。
每日核酸检测成了“刚需”,但另一方面,配送小哥们又要尽可能缩短检测时间,将更多运力高效投放在交通网络中。为此,在宝山区统一安排下,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吴淞中心医院、罗店医院、中冶医院、大场医院、江杨北路1188号检测点等6个保供人员优先核酸点位,让配送小哥们的核酸检测更加快速便捷,减少等候时间,优先出具报告。
此外,配送小哥们还收到了来自宝山区政府的防疫爱心大礼包,包括口罩、中药包、抗原试剂等,帮助配送小哥做好防护、增强体质。
站长化身“厨师”,解决配送小哥后顾之忧
配送小哥们为我们的“一日三餐”奔忙,而更多人也牵挂着他们的衣食住行。
据了解,目前宝山区内配送小哥大部分安排住在站点附近酒店。然而,由于各行业复工人员增加,一小部分人会安排在站内或附近羽毛球馆、商铺门店、办公楼等场所搭帐篷。相关单位也正全力提高配送小哥居住条件,政府部门也全力帮助推荐、协调酒店和场所。
住宿问题解决后,就餐问题也成了民生关切。张伟伟透露,疫情之前,配送小哥有囤一些方便速食。同时,公司提供餐费补贴,调拨一些餐饮食品。部分站点,站长还会充当“厨师”,亲自下厨给配送小哥炒菜做饭。张伟伟表示,配送小哥的吃住虽然和疫情之前不能比,但是基本要求能够满足。
部分社区老年人、残障人士用不了智能手机,或者抢菜抢不过年轻人。他们的“一日三餐”也被配送小哥们记挂在心。
“叮咚站长也要抢菜”,张伟伟表示叮咚员工无特权,就算是站长也要守着手机,准时抢菜。社区里的特殊困难人群,有时会电话或微信联系站长,让站长帮忙抢菜,站长抢到了再帮忙送过去。
配送小哥赵岩自4月1日封控至今,一直身处保供一线队伍,每天配送量超过400单,配送时长14、15个小时。最晚的一次,一直到配送到半夜12点。
最难熬的还是下雨天,订单量既多又重。但是,每当赵岩想要放弃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温暖力量支撑着他。“下雨天路滑,要小心、慢点骑,我们不着急”“实在抱歉,这么晚让你们送,明天上班再带过来,早点回去休息吧,你们辛苦了。”一句句温暖话语,抚平了赵岩的疲累,也让他觉得自己一切的辛苦都有回应,都很值得。
有人问过赵岩,这么天天在外面跑害怕吗?作为一名1岁宝宝的“奶爸”,赵岩说,“说不害怕是假的”。如今,他也与宝宝分开有2个月了,十分惦念。每次与宝宝视频,他都想要抱抱宝宝,当听到宝宝在视频中喊爸爸,也会充满力量。他说,特殊时期,只能尽己所能,能送一家送一家,能帮一家是一家。他相信,城市空荡荡的街道终将能恢复昔日繁华。等那时,再休个假好好陪陪家人。
作者:王嘉旖
视频来源:宝山区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