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足不出户”,阻断了正常人际交往。再加之严峻的外部考验下,脆弱、担忧甚至恐惧,种种情绪的滋生在所难免。特别是那些本就情绪易波动的人群,更是难熬。
宝山区罗泾镇某封控小区,拥有1300多户居民,辖区内既有多层、高层住宅,也有公租房,甚至还有商铺。复杂的房屋类型、人口结构,让“小巷总理”在封控管理期遇上了数不清的难。
有一天,“70后”居民区书记刘春干收到居民投诉,称最近总有一位居民凌晨在小区溜达。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得到“线报”后,刘春干没有耽搁,立马在深夜“蹲守”。她发现,原来,这是一位情绪容易躁动不安的居民。由于小区部分楼栋临时封控后,这位居民独自在家,没了聊天对象,心中烦闷,便开始在深夜闲逛。
知晓这一情况后,刘春干便与这位居民开启了“电话粥”模式。连续数天,她每天都要给对方打上5、6个电话。“聊天内容很简单,就是问问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还缺不缺东西。”但刘春干却发现,短短几天后,“电话粥”效果明显。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后,这位居民的心理压力大大缓解。在居委干部的劝说下,居民也渐渐开始配合“足不出户”的要求。这几天,每当刘春干“大喇叭”喊到这位居民所在楼栋的时候,他还总会专程等在窗边隔空挥手,场景十分温馨。
连续数天细心观察,在仔细确认好这位居民的心理状况无恙后,刘春干默默打开手中的笔记本,将他的关注等级悄悄“调低”。原来,为迅速厘清居民需求,刘春干特意使用“颜色管理法”将社区中的各类居民一一标注。“红色”为最高等级,大多为重病患者等。其次为“黄色”,多是需要定期关注的居民,包括糖尿病等慢病老人。“蓝色”是要偶尔“搭把手”的居民。“紫色”则是有其他特殊需求的人。
短短几天,“颜色管理”清单上的需求,便已将刘春干的笔记本填得满满当当。“不要小看这些笔记本,它们可是社区战‘疫’的秘诀,”刘春干说,梳理清晰的颜色管理清单,能让一些不熟悉社区情况的志愿者们也迅速“上手”,大大减轻了沟通成本与压力。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