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白”脱防护服前,会对全身喷洒消毒剂,希望以此杀灭防护服上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进而降低脱卸时的感染风险。
从专业角度考虑,这样做是否科学?有无必要?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张玉成提醒,这样做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增加暴露及污染风险。
1、喷了没有用
消毒液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喷洒后立即脱衣,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杀灭新冠病毒。
2、可能造成病毒颗粒进一步扩散
消毒液喷洒时的冲击力、气流扰动以及人员自身转动,都有可能进一步将防护服上的病毒颗粒带到周围空气、环境中,造成脱卸时的暴露。
3、容易降低警惕性
有人觉得已经喷了消毒液,身上肯定没有病毒,容易不按规范流程脱卸防护服。
4、容易浸透防护服造成污染
因消毒液喷洒量、防护服使用时间及质量问题,消毒液有可能浸透防护服,导致皮肤、内里衣物污染。
5、可能直接污染面部
对于未戴护目镜或戴防护面屏的人员,消毒液喷洒时,有可能直接污染面部、眼部。
6、存在吸入消毒剂风险
在脱卸口罩后,滞留在环境中的消毒剂,还有被吸入、伤害呼吸道的风险。
国家相关文件、标准均要求不得对人体喷洒消毒剂,也并未提及脱卸防护服前要喷洒消毒液。
因此,不建议在脱卸防护服前进行喷洒消毒!
如果防护服污染明显,担心脱卸时污染身体,可捏起防护服污染部位,用高水平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然后再进行脱卸。
专家提醒,想要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最主要还是规范脱卸动作、提高风险意识。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