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发表的《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原题为《教育的水平线》)一文刷屏朋友圈,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文中提到:
这近乎是两条教育的平行线。一条线是:成都七中去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另一条线是: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曾有学校考上一本的仅个位数。直播改变了这两条线。200多所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
这则新闻得到了媒体的大量转发。短短一天内,人民日报、光明网、凤凰网、新京报、看看新闻等媒体纷纷就此事作出评论,在网络平台“知乎”上,这个话题成为热搜,微博和豆瓣也在大量转发和讨论该文。
许多亲历网络直播课堂的师生现身说法
云南丽江一中学生和晓堃毕业,并考入了北大医学部。从高一起,她自愿参与成都七中在丽江一中的第一届直播试验班。她回忆:要说对自己的命运有多大改变,其实没有。高考能加多少分,也不是很明显,但打开了我的视野。
豆瓣网友:
有相关学校的校长感慨,“情怀”于教师不仅是词语,更是几十年的朝朝暮暮。很多成都七中的老师说,看完这篇文章后更有干劲了。
大多数网友乐见其成,网易CEO丁磊也发朋友圈表示拿出1亿元支持该模式
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
这些人是如何考进北清的?究竟是严格的管理起到了作用,还是这块屏幕起到了作用?
考上北清,就是教育的奇迹?
人们看到了优秀师资共享的可能性,也向人们传递了“技术改变教育”的信心。正如文章中所说的,对于那些贫困县的学生们来说,“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才会拼命向上爬。”
也有人认为,把贫困地区学校学生上北大清华,全部归于在线教育的成功,是不妥当的。以直播课创新为名强化应试训练,被报道的典型学校,学生三年中每天只睡四五小时,教师加班加点是常态。这给乡村教育带来了什么改变?比通过一块屏幕更能改变乡村教育的,应该是踏踏实实建设乡村教师队伍,以及改革乡村教育内容。
其实,报道中并没有把学生升学率的改变,完全归功于“屏幕”,如云南禄劝县的案例中,学校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校长乃至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等,都是升学率提升不可或缺的外部因素。
目前,远程教育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助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可以确认的是,传统教育者应当打破成见,不再将视野聚焦于互联网的自动化和机械复制的面相。而是要更重视挖掘互联网的交流维度。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技术的腾飞将进一步优化直播教育的体验。
有专家表示,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件,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其实很简单,一块屏幕可以让高级优秀教师不用跑到当地,远隔千山万水就能教授偏远地区的学生。 随着5G网络的普及,连有线铺设都不需要,无线5G网络超高速数据传输,可以使得远程教育这块屏幕上的老师教授与在现场教室一摸一样,没有任何失真花屏的情况出现。
他希望教育部门大力提倡一块屏幕教学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报道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才会拼命向上爬。”而所有向“井下”打光、丢绳子的努力,都值得肯定。当贫困之地的孩子,获得更多光亮的指引、更多绳子的牵引,他们“向上爬”的希望也就越大。这或许才是那块“可能改变命运的屏幕”的真正启示和魔力所在。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