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好
执导了《剪刀手爱德华》《大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著名影片的“电影鬼才”蒂姆·伯顿,是目前好莱坞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然而,在他的个人访谈录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 中,伯顿坦言,他与好莱坞的电影生产流水线和商业化运作模式“格格不入”。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 日前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翻译出版,这也是该书的首次中文出版。在这部历时17年采访整理的访谈录中,蒂姆·伯顿亲自口述了他20多部影片背后的拍摄故事,其中包括 《蝙蝠侠》 《超人复活》等商业大片。通过还原伯顿的个人经历和电影理念,他影片中华丽、怪诞的强烈个人风格得到了注解;同时,对比今天一众面目模糊的超级英雄电影,好莱坞电影生产的症结,是该书提出的更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众“怪人”角色是伯顿在好莱坞处境的缩影
对人类有心亲近,却无法触碰的“剪刀手”机器人爱德华;深居简出,对家庭充满恐惧的巧克力大师查理;一心复仇,阴郁而偏执的理发师陶德……蒂姆·伯顿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离群索居、造型诡异的怪人,他们不容于社会,却又有着细腻善良的内心。有趣的是,几乎所有与伯顿合作过的人,包括他的“金牌搭档”约翰尼·德普,都会在看到角色设定的一刹那作出反应:“伯顿,这就是你。”
这种相似性,不仅来自于伯顿永远蓬乱的头发、苍白的脸颊和跳跃而不近常人的思路,更在于他本人真实的生活轨迹。伯顿塑造的这些角色,都是他在好莱坞处境的缩影。
伯顿21岁以动画师的身份加入了迪士尼,任务是画一只可爱小狐狸。但对于从小喜欢怪物形象的他来说,这比登天还难,每次画出来的都像是被车碾死的狐狸。“迪士尼奇怪的地方在于他们既想让你成为一个艺术家,同时又要求你做一个没有自己个性的僵尸流水线工人。”伯顿说,他当时一直被同事说成是怪胎,常常躲在储藏室或是钻到桌子底下不出来。
后来,伯顿争取到一部动画片的概念美术师的职位,连续数月设计各种有趣的怪物,但最终,他所设计的概念没有一个被用到影片中去。他说,周围的人们总想着再拍一部像1940年代 《幻想曲》 一样的经典动画,而伯顿笔下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异想世界,却总是因为“不适合儿童审美”而被束之高阁。最终,伯顿自己编剧、制作了一部5分钟时长的定格动画片《文森特》,在伦敦、芝加哥、西雅图的电影节上连连获奖,这结果让迪士尼满意,但仅此而已。之后,他们几乎忘记了这部5分钟短片,因为相比之下,那些投资上千万的电影长片更值得公司倾注心力。
迪士尼的态度,呈现出的是好莱坞庞大工业体系的一个缩影。流水线的生产程序、对传统理念的固守,和用投资衡量优先级的思路,让他们错失了一个电影天才。
每个超级英雄都应有独特个性和复杂内心
今天在银幕上轮番滚动的超级英雄大片,除了刺激的打斗和炫目的特技以外,在人物的个性塑造上往往面目模糊。被豪车、美女、高科技武器包围的詹姆士·邦德,只给观众留下了帅、酷的印象;漫威旗下钢铁侠、蜘蛛侠、金刚狼等一众超能力勇士,除了一开始标签化的形象以外,鲜有性格上的深度刻画。正因如此,演员与角色之间也并没有“非他不可”的固定纽带。不久前有消息称,《钢铁侠》最新续集因为小罗伯特·唐尼开出的片酬太高,将换人出演主角。类似的换角情况,已是整个行业的常态。
蒂姆·伯顿也拍过多部超级英雄大片,但在他看来,每一个超级英雄和能胜任这个角色的演员,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他执导的 《蝙蝠侠》 和 《蝙蝠侠归来》 已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但在选角阶段,主演迈克尔·基顿因为缺乏知名度,加上体格不够健硕,曾遭到粉丝的集体抵制。制片方推荐了包括梅尔·吉布森在内的许多“肌肉男星”,但被伯顿一一拒绝:“蝙蝠应该是奔放洒脱的动物。”在他心目中,蝙蝠侠有着无法调和的人格分裂,渴望光明又隐身于阴影之中,这些特质都是迈克尔·基顿所具备的。伯顿还颠覆了漫画的设计,让蝙蝠侠穿上有假的肌肉块的服装,表达了并不强壮的主角想改变自己、威慑他人的隐秘内心。再加上“小丑”“企鹅人”等对立角色的设定,让蝙蝠侠这个超级英雄,成为有血有肉、带有鲜明“伯顿风格”的经典形象。
蒂姆·伯顿的一系列卖座大片,证明了艺术与商业之间并不对立,但要实现这一点,就不得不在方方面面与好莱坞进行对抗。在《剪刀手爱德华》选角过程中,制片方为了保证票房,明确地提供了“理想”人选汤姆·克鲁斯,但伯顿还是选择了当时的新人约翰尼·德普。在《人猿星球》中,人猿造型本打算用电脑合成,但伯顿认为演员们只有真正置身于猛兽的皮囊之中,才会传递出真实的表演。《断头谷》中的灵异小镇、鬼魅树林也都拒绝了数字特效,费时费力地搭建了实景。这些被制片方视为“不经济”的决定,最终都为影片带来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伯顿说:“我从来不会假装很懂怎么推销一部电影,但是当电影越是涉及更多合作,你就越想尽量保住里面的艺术感。”保持艺术感,这本应是电影这一“第七艺术”再基础不过的准则。反观今天的好莱坞大片,伯顿的话也许更值得深思:究竟是蒂姆·伯顿“离经叛道”,还是好莱坞的工业生产体系偏离了电影原有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