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爱情传说之一。早期的梁祝传说没有化蝶这一情节。梁祝传说的产生、演变、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化蝶情节的出现是传说基本成型的重要标志。关于化蝶这一情节最早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其成因等问题,长期以来,学界众说纷纭。
前不久,作为江苏省基金历史学项目“梁祝考论”公布阶段性成果之一、学者王宁邦提出“南宋末年江苏宜兴首现梁祝化蝶传说”的观点。王宁邦经过考证,提出:梁祝化蝶最早记载当出现在宋人方志《咸淳毗陵志》 中:“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其说类诞。”《咸淳毗陵志》 论述辖县宜兴“祝陵”时,提到了化蝶。该志撰修于咸淳四年(1268),已为南宋末年了。通过撰者对梁祝化蝶“其说类诞”判断,其时民间已开始流传梁祝化蝶了,但其说尚处于萌芽期,不被正统文人认同,因而被认为是荒诞的。
明代以后,化蝶的传说已在宜兴盛传。如明代宜兴县令谷兰宗 《祝英台近并序》 曰:“祗今音杳青鸾,穴空丹凤,但蝴蝶、满园飞去”。到清代,梁祝化蝶与宜兴已不可分割了,化蝶结局也常成为文人歌咏的主题,如吴骞 《周燕亭景辰游善卷洞观国山碑亭及吴自立大石作》、任映垣 《祝英台读书处》、史承豫 《荆溪竹枝词》、汤思孝 《碧藓岩》 等。这些与化蝶有关的诗词,表达对梁祝爱情的歌颂。
梁祝化蝶的传说明代以后广为流传,明人陆容 《菽园杂记》、陈耀文 《天中记》、冯梦龙 《情史类略》,清人陈元龙《格致镜原》、邵金彪 《祝英台小传》 及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地方史志均载有梁祝化蝶信息。
梁祝化蝶在宜兴出现并非偶然。祝英台所诞生的祝陵村坐落在螺岩山下,村外毛竹参天,村上杜鹃遍地,每到春夏之交,红花、绿树和翠竹相互掩映,彩蝶翩跹……由此,参加“梁祝考论”项目的学者认为,梁祝化蝶情节在宜兴“首现”,与宜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