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邵一平):7年前,怀着对中国浓厚的兴趣与喜爱,来自巴基斯坦的女青年明竺来到北京清华大学求学,在攻读完中国外交政策专业硕士学位之后,明竺选择继续留在北京,深耕相关领域。目前,明竺在全球化智库(CCG)担任研究员,她希望可以引导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一起协同发展。
明竺从小受父亲影响非常热爱中国。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她的父亲在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工作,经常在巴中两国间往返飞行。父亲每次回到巴基斯坦,都会给她带来从北京选购的各式手工艺品,自小明竺的房间里就摆满了来自中国的装饰品。她和她的家人都很欣赏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巴基斯坦人普遍欣赏中国书法、绘画、丝绸等艺术品。在我家里,就有很多来自中国的艺术品。我从父亲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他参观中国历史遗迹的故事,关于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人民是多么热情、友好的故事。我认为,在我的家里,一直以某种方式在和中国的文化元素紧密联接。所以中国一直是我喜欢的国家,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欣赏其历史和艺术。”
自2015年来到中国,明竺已经在北京生活了7年。让她感到意外的是,7年前的北京在她眼里就已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都市。而在北京生活的这些年里,她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只增不减。快节奏、现代感和厚重的文化、历史交织在一起,中国人从内而外流露出的自信和坦率,源源不断地带给她惊喜与新鲜感。“我一到北京,就感受到这里充满活力,令人印象深刻。在这些年里,我看到了这种活力的增强。让我意外的是北京是如此的快节奏、现代化,同时不失文化底蕴。中国人彬彬有礼,而且不害羞,很自信。”
在中国,明竺主要研究的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为研究者,明竺看到了多个“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为各国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我认为,中国在多边主义方面的倡议,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都是具有历史性的。这是承认多样性、希望解决实际问题的倡议。在过去10年里,我们看到中国有能力与世界分享自己的经验,其他国家也希望向中国学习。我认为这就是中国带给国际社会最大的贡献。”
明竺也曾多次实地考察瓜达尔港等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项目,见证了两国携手推动中巴经济走廊的高质量发展。“当巴中经济走廊被正式提出时,它是巴基斯坦的头条新闻。中国经济特区已经成为世界榜样,我们也规划了瓜达尔港。如今,我们显然看到了它在积极地发展。”
明竺说,当巴基斯坦处于困境之时,中国总会伸出援手。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巴基斯坦今年的洪灾,中国的援助都进一步诠释了“患难见真情”。不久前,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到访中国,成为中共二十大闭幕后首批受邀访华的外国领导人之一。在明竺看来,这也是巴中“铁杆”兄弟情谊的最好体现。她说,中国在巴基斯坦人民心目中是温暖的,如同亲兄弟一般。“巴基斯坦和中国有着兄弟情谊。一想到中国,我们就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巴中两国一直有着非常深厚、密切的关系。我认为巴基斯坦总理这次访华非常重要,我们都为此感到鼓舞。因为我们相信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研究学术之余,明竺也希望了解更多中国的发展之道。她参与了全球化智库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和“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 ,到访了中国许多城市、乡村。在农村,她详细了解当地的发展致富经,探寻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故事。“从去年以来,通过‘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我们也去了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亲自了解他们是如何改变环境的。要真正了解中国的扶贫,你需要到农村去。另外,我认为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在某些方面向中国学习,但是没有人可以复制中国的发展道路,可以通过观察中国的发展,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方法。”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夏徐寅
责任编辑:孙欣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