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随即在全国各地引起热烈反响。这份承载万千期盼、凝聚全党智慧的报告,恢弘壮阔、振奋人心,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即日起,未来网推出【“未来”看未来·中国梦圆 未来有我】系列评论,听听奋斗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青年人,讲述十年来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的故事,并以他们的学思践悟鼓舞激励更多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务必”,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鼓舞与动员,也为行走在“赶考”路上的每一位奋进者提供了精神引力与行动指南。
早在73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赢得革命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全党同志要继续牢记这“两个务必”。而今,“三个务必”不仅在“两个务必”的基础上注入了时代伟力与理论创新,也同样注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年间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奋斗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而劈波斩浪、披荆斩棘的动力、定力、能力、毅力正蕴藏在“三个务必”的时代智慧中。作为一名复旦大学新闻学子,我曾走访过多个贫困村,六年前那些脚下泥泞的土地、灶台上变质却舍不得扔的食物、布满倒刺随时可能伤人的书桌,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短短几年间,当这些地方再次映入眼帘时,早已是山川换颜,水土重生。脱贫后,当地政府、村干部、村民们依然没有“喘口气,歇歇脚”,而是为守住不返贫的底线、奔向更富足的生活继续拼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还记得“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吗?10多年前,她身背巨大行囊、怀抱婴儿、手提背包、眼神刚毅望着前方的照片,打动了无数网友。这些年,我从新闻上看到,她们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缩影,也是她面对生活重担,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应得收获。我也为她开心。在我走访过的贫困村中,还有很多很多“巴木玉布木”,他们中的很多人或许不能系统完整地讲出什么是“三个务必”,却已经用行动把答案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在我看来,“三个务必”一端连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整体,一端连着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无数个体。我们唯有在面对困难时有敢于斗争的勇气、善于斗争的智慧,在面对顺境时有谦虚谨慎的定力、艰苦奋斗的意志,并且始终做到不忘自己的初心,牢记肩上的使命,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亮眼的成绩。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殷嘱托。作为强国一代、平视世界的一代、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的一代,我想,我们更应把“三个务必”融入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把愿望拧成一股绳,把力量铆足一股劲。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渡口,我时常思索过去、当下、未来。“三个务必”于我而言就像是一座灯塔,指引我自省也自勉、反思也立志,让我更加坚定顽强努力拼搏、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重托的信念。
阳光洒向丰收的大地,力量澎湃希望的中国。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想要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青春的我们更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那就在“三个务必”中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吧,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让青春的冲锋号与民族的复兴曲协奏共鸣!
(作者:吕京笏,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大学生评论员)
来源:未来网
编辑:夏徐寅
责任编辑:王布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