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的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空气清新,竹林青翠,间或有白鹭从水边掠过。一片如茵的草地上,一顶顶乳白色的帐篷像是刚从地里冒出来的蘑菇。凭借露营产业,这个原先集体收入仅8万来元的穷山村,一跃成为“一位难求”的网红村,去年收入达到200多万元。
一切都要从那场19年前的绿色变革说起。2003年,浙江提出创建生态省,“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2019年,浙江建成全国首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生态省,在露营经济、GEP核算、“两山合作社”等一系列实践探索中,“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正逐步形成。
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这里标语的字体要做得更美观一点,路上的碎石也要清理一下。”鲍鑫开着车在进村的盘山公路上“巡视”,时不时地提醒着村干部,业务很是繁忙。除了夏阳村党支部书记之外,他还是小杭坑露营营地的“掌柜”。
一开始,大部分村民不懂什么是“露营经济”,就连干了30多年的老支书也不看好:“圈一块地,就能赚到钱?”村委班子就动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志愿者先行动起来,修复环境、建设营地,还在社交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好山好水引来了人流、拉动了就业,真真切切鼓了村民的钱袋子。“现在,每一个村民都知道怎么搭天幕、搭帐篷。”鲍鑫笑着说,随着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不仅留守的村民热情高涨,还有不少年轻人也回来了。
夏阳村的蝶变并不是个例——截至目前,安吉全县已有35家规范化营地、8000多顶帐篷,山野露营、村落露营、景区露营等新模式层出不穷,今年1-8月,已接待露营游客48.88万人次,实现营收超2亿元。
生态省建设首先就要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二元对立。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几天后,他在本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进一步指出,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寥寥数语点绿成金,成了浙江广大乡村结合自身特色,挖掘生态资源、发展美丽经济的指引和遵循。
从生产初级农产品,到培育产业链,再到做强特色品牌;从作坊式的“农家乐”,到精品化、定制化的民宿,再到深度拥抱自然的骑行、露营、飞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浙江生态产品和服务持续迭代升级,好风景正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好钱景。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走进丽水市景宁县大均乡宿叶民宿,这样一份价目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房价是由房间基准价、空气价、风景价、环境价组合而成的。优美的生态是叫价的底气。“我们这里的民宿卖的不仅是住宿服务,更是一种洗洗肺、养养眼、晒晒背的‘慢生活’。”民宿老板吴聪说。
地处浙西南的丽水,后发优势在哪里?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到丽水调研,嘱托当地干部用更长远的眼光谋发展:“丽水的资源优势是无价之宝,更是加快发展的潜在条件。”
十多年来,丽水一直在思考:好山好水好环境,如何带来经济效益?2019年1月,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5月,全国首份以村为单位的GEP核算报告《遂昌县大田村GEP核算报告》显示,大田村2018年GEP约1.6亿元,相对于8858万元的GDP,生态价值转化潜力无穷。金山银山就在脚下,随着GEP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交易、进检测、进考核,丽水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唯有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才能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2020年10月,在丽水等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浙江发布了全国首部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 陆域生态系统》,之江大地上,山、水、林甚至空气都可以明码标价。
2020年11月,德清发布了全国首个县域GEP核算决策支持系统将无形的生态算出有形的价值,为生态产品价值变现、管理、优化和增值提供了可评估、可考核的量化依据。“同样的摊位上,来自德清的鱼和虾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德清县副县长王振权说。立足于大花园建设,普陀正在探索具有海洋海岛特色的GEP核算应用体系,推进海洋蓝色碳汇能力建设,加快实现生态富民惠民。
创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市场机制
经过GEP核算,生态的价值虽然得以评估,但仍面临抽象化、碎片化等现实问题,价值变现受到影响。近年来,衢州、湖州等地通过建设“两山合作社”“两山公司”等,对生态资源、资产等进行统一收储、竞价交易,打造了一个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平台。
群山蜿蜒起伏、连绵不断,环起碧蓝清澈的千岛湖水。作为浙江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淳安凭借山水优势,打出了“两山”转化的一手好牌。截至去年年底,淳安两山公司实施转化项目56个,投资总额19.98亿元。“现在,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我们也将着重在森林碳汇交易、国储林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通过“两山合作社”,散落在各地的生态资源、资产被有机整合,并被包装成多种形式的产品,更具规模优势和可开发利用价值。同时,生态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有了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交易的效率因此大大提升,地方产业也绿意更浓、活力更足。
“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可以卖出74元。”去年,衢州市常山县“两山合作社”完成了两笔企业用能权交易。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山江山虎水泥有限公司分别支付133.3万余元和66.6万余元,购买了6666.6吨和3333.3吨原煤使用指标。这些资金被专项用于当地碳达峰碳中和、节能降耗和低碳生活等工作。
衢州“碳账户”、温州“碳金融”、安吉竹林碳汇……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浙江的生态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生态资源被唤醒、被开发。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市场机制作用下,绿色生产力的未来更加可期。
编辑:孙欣祺
来源:浙江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