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民“家门口”将迎来新一批社区康复中心、中医示范站点;在“五个新城”,市级医院新城院区、新城区域性医疗中心、公共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提速。与此同时,本市还将重点推进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试点工作,并启动国际医疗旅游试点,遴选一批有竞争力的医疗服务项目,加快向全球推广。
记者从今天(28日)召开的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获悉,2023年,上海将围绕四大重点任务,努力建设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的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韧性城市建设筑牢健康之基。
持续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
优化疾控体系,本市启动实施第六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升监测预警、实验室检测、流行病调查、卫生应急等核心能力。做好新冠“乙类乙管”,按照“保健康、防重症”要求,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引导公众自我防护,推进疫苗接种,强化医疗救治能力和物资储备,做实社区与区级医院、市级医院的协同联动和分级救治机制。
加强对疫情及流行毒株变化的监测和预警,保持应急管理随时激活状态。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和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猴痘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
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强化社区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康复护理功能,推进社区康复中心、护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建设第三批20家社区康复中心、30家中医示范站点、20家园区健康服务点已纳入2023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是推进中山、瑞金的国家试点工作和本市40家单位的试点。推进中山医院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加快瑞金、龙华国家医学中心落地。
推动本市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本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加快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打响国际医疗服务品牌,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疗中心,发展国际医疗服务,启动国际医疗旅游试点,遴选一批有竞争力的医疗服务项目,加快向全球推广。
推进医学科技创新,继续实施重中之重研究中心和重点学科、人才建设项目。
高标准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
深化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区域卫生健康合作,今年完成长三角耐药结核病协同防治中心第一阶段建设,推进长三角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开展三省一市卫生应急国家队联合演练和季度公共卫生联合风险评估,举办长三角首届职业健康技能大赛和首次化学灾害医学应急演练。
加快以新城为重点的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加快市级医院新城院区、新城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公共卫生机构项目建设,支持新城内区域性医疗中心与市级医院建立更紧密的协作关系,支持新城内中医医院建设高水平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加强产医融合驱动城市经济创新发展,加快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和市病毒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
强化人口发展战略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支撑,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老年心理关爱、营养改善、口腔健康等专项行动,深化医养结合,建设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和示范单位;持续完善妇幼保健、疾病筛查、诊断干预、生命救治等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和儿童早期发展工作。
大力推进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
加强规划引领,做好卫生健康领域“十四五”规划评估,及时调整规划指标、项目、任务,完成本市卫生健康设施专项规划编制。
强化数智赋能,实施“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场景3.0,推进数字健康城区、未来医院建设,推进郊区120救护车医保车上移动支付,实现院前急救全覆盖。加快医疗人工智能在临床的应用,发挥人工智能对医疗的赋能,提高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力。
推进依法治理,开展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立法,修订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管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记分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强化改革创新,深化卫生健康许可事项“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支持医疗机构创新诊疗技术,完善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管理。
据悉,2022年本市着力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努力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建立医疗救治(疾控)统一指挥体系,加强救治资源调度,14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及时充实院前急救转运力量,加强急诊收治和重症患者救治,发挥中医药作用,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
另一方面,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城市发展和人民健康,实施“健康上海”行动,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医学中心能级不断提升,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项目在中山医院正式启动,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六医院成功获批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本市三级公立医院(西医)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二、公立医院(中医)连续4年排名第一;优质医疗资源系统布局更加完善,区域性医疗中心能级持续提升,社区卫生在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发展评价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
市民健康服务获得感持续提升,全面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建6个医疗急救分站、45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50家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扎实推进“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版,为群众提供更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服务。
副市长华源出席会议。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