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显现,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10月17日-23日是“中国镇痛周”,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指导,首个《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显示,在受访人群里,56.6%中老年人普遍患有至少2种常见疼痛。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到提高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遵循生命质量至上的原则。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华表示,当前,我国疼痛患者远超3 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 万至2000 万的速度增长。疼痛不单是病症或疾病,这背后是人们对待生活质量的选择,希望通过发布这份调研报告,提高社会对疼痛管理和预防的认知度、行动力,让中老年人更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
近半数中老年人选择忍痛,年龄越大越“忍”
“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教授表示,长期疼痛得不到有效治疗,非常影响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例,其疼痛涵盖了大部分神经病理疼痛的表现,例如刀割一样疼痛、针刺一样疼痛等。
有被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折磨十年的患者形容“永远有一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脑门”,还有癌症患者告诉樊碧发,“我不怕死,但怕疼。”
本次调研共有2697名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参与。调研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认为常见疼痛排名前四的有:骨骼肌肉疼痛(颈椎、腰背、椎间盘等,占比80.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带来的疼痛(占比53.1%)、头部/颌面部疼痛(占比48.4%)、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占比40%)。
但面对疼痛,中老年人的认知和经历存在较大差距,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编委、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韩瑞芸总结调研报告时称:“中老年人普遍低估疼痛的严重程度,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牙疼、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在中老年人认知和实际经历的疼痛程度评级中,差距排名前三,分别为19.6%、16.7%、11.7%;56.6%中老年人普遍患有至少2种常见疼痛;疼痛发生后,近半数(48.4%)的中老年人选择忍痛,且年龄越大,会有更多人选择忍痛。”
也有患者因为错误的疼痛管理,导致意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程灏教授遇到过一名患者,退休后心脏不太好,做了心脏支架手术,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这名患者平日身体较弱,一次小长假后得了带状疱疹,当地医生给他开了常见止痛药效果不好,他便擅自加大药量,结果不到一周,不仅疼痛没控制住,还发生了严重的胃出血。“所以,我们呼吁公众平时能多知晓一些疾病管理和预防知识,正确认知疼痛、重视疼痛,出现疼痛,及时前往疼痛科治疗,谨遵医嘱,从而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维护生命的尊严。” 程灏教授说。
预防意识严重不足,越拖越痛越难治愈
在管理和治疗疼痛方面,韩瑞芸分享称:拖、辗转多个科室、很难完全治愈,成为目前具有疼痛困扰的中老年人群常态——
53.1%的中老年拖延就医时间超3天;如果选择3天内就医,60%治疗后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而3天后甚至更长时间就医,则有难治愈的趋势。
67.5%的中老年需要辗转至少2个科室就医,拖得越久,确诊越难。
大多数(95.4%)中老年人就诊后疼痛问题无法完全治愈,45.5%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仍受疼痛影响。
“最后,被动疼痛不如主动管理和预防,但在这方面,中老年常见疼痛的预防意识不足半数。” 韩瑞芸说。
“越拖越痛,找不对科室”,在社区中老年疼痛患者中非常典型,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李肖肖、刘卡丽深有感触。
李肖肖医生谈及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十多年都没有规范治疗,导致手麻脚麻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仍未重视,直到现在也只是领取大量止痛药度日,每天的疼痛像刀割、雷击、烧灼,夜晚因剧痛而哭泣。
刘卡丽医生说起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有一天突然感觉胸痛,辗转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也没有查出病因,之后疼痛加剧,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越来越多,最后才确诊为带状疱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杜雪平教授在基层医院工作了20余年,她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衰减,免疫力降低,加之多数老年人合并慢性病等基础疾病,罹患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风险显著增加,罹患感染性疾病后也会加重基础性疾病,疾病引发的疼痛更加难治愈。因此,提前管理和预防疼痛非常重要,睡眠充足、规律运动、保持愉悦心情等可以预防相关疾病。而在中老年人常见疼痛疾病中,以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痛为例,除了上述常规预防方式,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我们希望通过镇痛周的科普,使公众正确认识疼痛,及早治疗,及早预防,及早获益。”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