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剧照
打开各大资讯平台,魔术有自己专门的分区,两三分钟的小视频动辄过亿。“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刘谦在春晚上一句吊胃口的话,着实在网上红了好些年。而早在新千年,大卫·科波菲尔更是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热播古装剧《延禧攻略》中,女主角魏璎珞古灵精怪,她的魔术《隔空取物》巧妙地揪出了偷盗舍利子的舒贵人,令观众印象深刻。
可为什么,把平台从网络、电视移到现实生活,魔术就沦为消费场所的助兴节目,禁不起大秀的考验?
有人说是因为在中国,魔术虽然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民间“戏法”,但也因为如此,总有种偏见认为戏法不过勾栏街市杂耍,难登大雅之堂。
也有人说,正是传统的深厚,让魔术带上沉重的传承镣铐,在这个动辄有全息投影、VR、AR技术的时代,不再需要魔术为我们制造幻境。
事实是这样吗?重新认识魔术,恐怕要从扭转对魔术的认知开始。
19岁开始登台表演、2004年开始活跃于电视节目的张科民是不折不扣的魔术明星。他给大家普及:要讨论魔术是什么,我们先来讨论魔术不是什么。
首先魔术不是特异功能。魔术既不是千里眼顺风耳,也不是可以透视的X光射线,洞穿杯底的牌面是几。魔术所作的是营造可以洞察的效果、氛围。
魔术不是迷信。魔术师不能从水晶球里看到别人的前世今生包括过去未来。尽管19世纪曾有福克斯三姐妹号称有通灵的方法。如果你们有什么死去的亲戚,你拿来他们生前的一些衣物,可以把他们请到身上,通过他们的身体跟他们交谈。而这实际上是通过戏法技巧来遮人耳目的做法。
胡迪尼逃脱表演宣传画
魔术也不是行为艺术。魔术节目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也更需要呈现人有更多的表演意味。但是魔术表演却可以有艺术思考、思想内涵。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的逃脱大师胡迪尼,表演了大量倒挂钢丝、手铐逃脱的魔术,很受欢迎。这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有大量移民。其中也包含战乱逃离祖国的难民。他们看胡迪尼表现逃脱,实际上也是对渴望挣脱生活束缚的表现。他的表演给人信念和期望。
也正因为从“不是”什么的偏见里解脱,魔术“是什么”可以有无限的可能性。近些年,张科民尝试将魔术融合舞蹈、音乐、戏剧等内容,呈现更具舞台艺术气质的大型作品。
动画电影《魔术师》剧照
中国魔术有着深厚的底蕴,缺乏的是大胆对接高新技术、舞台前沿艺术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题梦文娱总裁崔栋从商业角度认为,“产业化”可能是破题关键。魔术要想产业化首先要自成体系,保护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不仅需要魔术师参与,更需要教育、制作、发行、中介、服务、投融资机构。北京昌平等地也都在积极形成自己的魔术文化创意产业链。他呼吁上海也能够成立相关产业联盟,集结各方力量。
《梦幻海上》演出现场
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尊重观众。不能让观众产生“魔术是来骗我的”体验,而是要让观众觉得魔术带来视听的惊喜感、神秘感和震撼感。在前段时间落幕的2018上海生活魔术节上,一场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的大型魔术秀《梦幻海上》上演。百老汇音乐剧导演、编剧、制作人董方思把“跨界”作为魔术秀的关键词。现场集结阿根廷“魔术界梅西”Mirko Callaci、俄罗斯变装女魔术师Kris Kristal、中国金牌魔术师郭汛杰等魔术师,吸引万余观众现场观看。
除此外,魔术业界也认为魔术需要服务与生活。深入城市肌理、商圈写字楼的小型魔术分享,把执着于网络魔术解密视频的网友拉回现实之中。前不久在上海商圈,融合魔术的求婚仪式吸引不少人围观。曾担任著名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和白老虎兄弟魔术顾问、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魔术师之一Michael Ammar也感慨,曾有人认为魔术只是设计和表演给孩子们看的,但实际上成年人从魔术上获得的体验远远比孩子更多。这是因为小朋友能从魔术中获得的这种震惊在生活中频次更高,但凡是科技带来的视觉奇观、甚至是镜子中出现的影像变形都能让孩子为之惊叹。但是,我们成年之后难免形成种种思维惯性,在探索事物形成其背后的原因、不断解释生活的现象,使得生活变得不再有奇迹。而魔术要做的恰恰是打破这种惯性,让人们沉浸在新奇的体验中,彻底释放想象的活力。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