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王不凡在黄浦码头旧址带来课程《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革命先辈信仰启航》
“100多年前,黄浦码头轮船的汽笛声深沉响亮,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就是从这里出发,远赴重洋,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从‘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我们看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5月10日在杨浦滨江,东华大学实践教学展示活动火热进行,这也是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系列活动之一。
与此同时,在黄浦码头旧址、在怡和纱厂旧址、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思政大讲堂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王不凡、张乂凡、相雅芳分别带领同学们开展场馆联讲实践教学活动。
图为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闵绪国教授在“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带来课程《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党建服务人民》
“40年前,这里是机器轰鸣、装卸繁忙的大型国企集聚地;上世纪90年代,这里是一家家被废弃的厂房,机器设备锈迹斑斑;如今的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扮靓了城市,造福了人民。”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闵绪国教授把思政课从教室搬到了“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带领同学们一同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开启“行走的课堂”,沉浸式感悟“人民城市”理念。
“杨浦滨江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育人资源,这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创新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教材,行走在这里,同学们可以亲身感悟时代变迁,零距离感受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得到强化。”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张乂凡说到,“怡和纱厂是当年上海红色工人运动的发祥地,纺织工业史里的红色历史,对于东华大学的师生来说,就是最好的红色教育资源。”
“边走边学”的实践教学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引导青年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同学们在社会大课里感受国家进步脉搏。
“老一辈的故事深深触动着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激励着我;杨浦滨江5.5公里的工业遗产博览带、各具特色的‘人人屋’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温度。时代不同,但精神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探索中,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新征程上作出贡献!”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22级研究生李萌总结道。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表示,“作为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东华大学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积极探索将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的育人‘教材’,基于学校纺织材料设计等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合力构建育人共同体,着力打造具有理论深度、价值高度、时代鲜度、生活温度、奋斗态度的新时代‘大思政课’,更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期望东华思政金课能引导广大青年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明确自身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自觉成长为合格的时代新人。”
2021年以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启动了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的建设,突出育人导向、突出学科交叉、突出系统集成、突出改革驱动,着力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信息共享平台,为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培养专门研究力量、繁荣学术氛围、引领社会风尚提供有力支撑。
活动现场,人民城市系列馆校合作课程清单首次发布。该课程由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东华大学、杨浦区委宣传部联合建设,作为高校率先开展伟大建党精神进课堂的实践,将通过深入挖掘杨浦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区域+高校+中心”多方合作,强化共建共享,创新“思政课堂+社会课堂”双育人模式,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
课程涵盖“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革命先辈信仰起航”“不忘初心‘为民纺丝’——‘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华丽转身:从百年‘棉厂’到时尚‘秀场’”等10个主题,引导青年学生们在新时代鲜活实践中学习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青春力量。人民城市馆校系列合作课程有效发挥了大学理论研究和杨浦滨江教学资源优势,将有利于塑造更加立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推动构建相融相通、区域联动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活动现场,东华大学“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进思政课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东华大学发挥大思政课“手拉手”功能,联合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揭牌成立杨浦滨江实践教学基地。
作者:储舒婷 黄明元 高坤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东华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