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辉教授在养殖基地向同学们讲解
《当好乡村振兴的“旗手”,发展乡村产业“壮体”》
“如果我们不愿意下蟹塘,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水产人,更谈不上为农民做实事了!”日前,在崇明区示范基地里,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王成辉手举刚蜕下的蟹壳,向学生介绍团队在探索河蟹湖泊化生态养殖新模式和建设绿色种养产业综合体中遇到的困难与付出的努力。这节沉浸式主题党课,让不少学生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感悟颇多。
扎实推进主题教育,上海海洋大学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有力有序做好各项工作。
连日来,上海海洋大学团学组织充分依托学科特色,聚焦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通过入景、借景、造景,将宣讲受众置入实景课堂,打造党的二十大精神“沉浸式”研学体验,将精辟论断融入一泓清水,将理论成果洒在蟹塘渔场。
食品学院2021级能源专业张浩森正是学校宣讲团的一员,为了能让师生直观感受到学校食品学科为国家“健康中国”建设的贡献,他特别在“双一流”建设成果展上制作了产品模型和讲解视频。“能在现场看到鱼鳞明胶包装薄膜、食品多组分智能化检测仪等设备,深入了解电解功能水保鲜技术,相信大家会有更深刻的感知。”
以创新沉浸式宣讲为契机,结合学科特色,上海海洋大学把学习、研讨、实践三者融合起来,把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就在不久前,上海海洋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万荣一行围绕“双一流”要求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体制机制建设主题,赴水产生物育种中心调研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听取一线研究人员对平台建设的意见建议。针对该负责人提出的队伍建设、资源调整等问题,万荣一一进行解答。万荣在与青年教师交流时谈到,全校正做好政策支撑,推动有组织科研。“在平台建设中,我们要立足应用研究型学科定位,紧紧瞄准国家战略和地方行业发展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创新平台体制机制建设,坚持走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平台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调动青年教师参与积极性,持续增强平台建设显示度,为学校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将“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贯穿始终,上海海洋大学正把调查研究作为破解难题的重要手段。结合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围绕制约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点、难题,学校已梳理出第一批问题清单91个,并同时建立了问题整改落实台账“挂号”和“销号”制度,逐一明确牵头领导、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和完成时限,逐条任务“挂号”,逐条落实“销号”。通过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及时解决师生反映突出的问题,增强全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