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眼镜,就能去“元宇宙”上一堂化学实验课?卢湾高级中学的高二学生,最近就有这样的新奇体验。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全息课堂、元宇宙实验室、智慧平台、数字学生……最近正在举行的第19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上,伴随教育数字化转型而落地的诸多新场景,倍受关注。数字赋能在给学校带来了一系列教学新变化的同时,也让师生们从中收获了不少新知识、新体验。
“元宇宙”实验课,让学生“足不出户”身临其境
走进如今沪上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看点”十足,让学生直呼过瘾。
在卢湾高级中学一堂主题为“纯碱工业”实验课上,老师通过VR眼镜的辅助,以虚拟现实的形态为学生呈现了生活中涉及到的纯碱的外观、纯碱的应用场景以及国内纯碱的发展史;同时,通过AR形式,联合制碱法的每一个生产步骤,都能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配合化学方程式的学习,由此生动诠释联合制碱法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透过5G现场连线,“足不出户”地来到工厂,感受纯碱的制作过程。
作为上海市首个5G+智慧高中,卢湾高级中学在2020年打造了一间全息教室,配备了一整套专用的全息互动设备,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跨时空、沉浸式的远程互动教学环境,并广泛应用于思政课、化学课、生物课、地理课等学科的创新课堂。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打造了一间元宇宙虚拟现实实验室。例如,在“煤化工”的课上,学生们不仅能全流程、沉浸式地体验煤化工生产工艺,学习相关化学知识,还能在不进行危险实验的前提下身临其境地完成“溴苯反应”实验的学习。
短短两年,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同时具备全息、AR、VR等多种形态,满足各类教学需求的“元宇宙创课资源体系”。以化学实验为例,当前学校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发的化学虚拟实验软件已涵盖高中反应容器和辅助器材140多种,实验资源130多个。
“我们希望通过和成熟的科技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让高科技直接服务到教育教学场景之中,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实践,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成果。”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表示。
搭建智慧教育平台,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护航健康成长
教育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改革目标,是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这一目标如何达成?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手中多了一支“闵晓数”智慧笔。语文课堂上,学生们手拿智慧笔在课堂配套练习册上书写,老师则能在教室大屏上清晰看到每位学生实时书写的笔迹,包括书写的笔画、笔顺及字形结构等,对学生的书写习惯一目了然。而在数学课上,通过智慧笔平台提供的数据,老师能迅速获悉学生的作答结果。哪些学生思考时间不足?哪些学生尚未掌握知识点?借助这支智慧笔,老师能精准找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随时跟进“补偿性”学习指导。
2019年,闵行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除了深入各校的“闵晓数”智慧笔,闵行还在区域层面构建了区校两级作业系统“闵智作业”。利用“闵智作业”的数据分析模型,学校可以实现数据驱动的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研和智能化服务。
在颛桥中学,通过“闵智作业”系统生成练习卷后,老师会在线发布给学生,学生完成后再拍照上传至平台,数据采集十分便捷。值得一提的是,“闵智作业”平台上的每一份习题都会自动生成“出题分析”,除了试题总量、题型总量、预估完成时间等信息,“出题分析”还涵盖题目难度分布、题型分布、每小题考查能力要求、难度系数等更多延伸信息。颛桥中学校长李卫军坦言,有了这些关键数据,就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编制出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校本作业和检测练习,为课堂教学提质,为学生减负。
有着“云学校”美誉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在信息化教学上已经探索了足足十多年。该校副校长徐继红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在“云课堂”上英语课时,手中的平板电脑最多只能帮学生进行英语发音的辅导和判断。而如今,“云课堂”早就经历了数度迭代,“数字学生”也已呼之欲出。
在此次本届教博会的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上,徐继红介绍,通过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再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运动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实践,“云学校”在对学生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和细化的基础上,可以完整地抽象出一个学生的信息全貌,由此构建出“数字学生”。通过“数字学生”画像,老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和读懂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状态,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受访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