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觉醒:人脑天生爱学习》
宋美霞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学习”是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但这个原本应该充满乐趣的事儿,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无趣,变得让人头疼,甚至变成了爆发“冲突”的导火索。实际上,人脑天生爱学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脑的可塑性让我们具备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如果教育能够提供丰富适宜的外部刺激,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动机,就能更加充分地开发和挖掘人脑的潜能。换句话说,只有认识和理解儿童青少年脑的发育规律,实施符合脑发育规律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助力他们脑力觉醒,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享受学习乐趣。
本书作者整理过往十余年的学习和工作收获,抓住“脑科学”和“学习”之间的联系,聚焦儿童青少年容易出现的学习问题和解决方法。
>>内文选读:
案例:害怕上学
佳佳今年四年级了,父母发现近一段时间佳佳的状态有些变化:晚上她总是央求妈妈陪自己睡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很难睡着;第二天早上起床到上学前,她也经常看起来心神不宁、手足无措;这些异常的表现影响了佳佳的成绩,她似乎很难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家长多次追问,佳佳才支支吾吾说自己害怕去上学。在和老师沟通后,家长了解到原来是近的一些学习要求引发了佳佳的担心,比如:“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就没有课间休息时间。”“考试卷上忘记写名字的同学,考试成绩做零分处理。”“课堂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的同学,放学后需要留校直到完成并上交作业。”
对于佳佳的反应,家长和教师都有些难以理解。因为这些严格的要求,实际上只是想要提醒那些总是不遵守纪律的“淘气包”,没想到佳佳却听进去了,而且还因为害怕影响了学习。
学校中的确有这样一些被“害怕”或者“害羞”困扰的儿童。他们可能从早到晚会不断地在脑海中,提出各种各样的“危险会发生”的假设,他们会因为害怕而拒绝尝试新事物,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经常害怕自己会犯一些不能挽救的错误,或者感觉自己没有办法做到一些事情,比如参加社团活动,比如和其他同学一起在餐厅吃饭。还有一些儿童青少年会担心上学途中的公共交通安全,或者害怕被传染疾病等。
这确实会对他们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长期、过度的担心和害怕会让儿童青少年变得脆弱,感觉疲劳无力,身体不适,还会降低他们的学习能力,影响他们的同伴关系。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几乎从来都没有放松过,总是保持高度的戒备感,每天都在反反复复地确认每一件事情,确保一切妥当。而当他们在这些方面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时,无暇顾及其他,投入到专心学习上的时间就相应减少了,表现为学习成绩忽上忽下、极不稳定。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都希望能够帮助这些被“害怕”困扰的儿童青少年。但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不要害怕、不要担心”,也不是简单地帮助他们清除让他们感到害怕的“障碍”。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分析“害怕”背后的信息,教给他们如何进行自我沟通,调动内在的动力,迎难而上地接受挑战,从而战胜自己的恐惧。
必要的“害怕”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害怕”是人类进化所必需具备的情绪反应,它的出现通常伴随着人脑中的“防御系统中心”——杏仁核的强烈反应。我们知道杏仁核是人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既负责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又对学习和记忆产生影响。杏仁核就像是一个“救生员”,它所激发的害怕、恐惧等情绪,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我们知道,在人类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以及对危险的躲避能力,那么,人类作为物种是很难存活下来的。也就是说,害怕和恐惧,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功能性的安全保障,可以帮助儿童青少年在陌生的环境中保持警惕。
过度的“害怕”
对于每一个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的世界随着成长会逐渐变得更加开阔,他们需要经常去面对从未经历的、突如其来的新挑战,而这些新状况,不可避免地会给他们带来新的焦虑和担心。适度的“害怕”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如果这份“害怕”不断长大,它可能就是抓着、扯着、挡着儿童青少年前行的敌人了。
前面提到在杏仁核的作用下,我们的身体会启动“战斗逃跑反应”,同时也容易出现心跳加快、头晕、出汗、胃疼、发抖等让人不舒服的症状。但正常情况下,在确认安全之后,大脑前额叶就会发出“刹车”指令,提醒杏仁核放慢运转速度,从而让身体逐渐恢复到稳定的状态。但是,对于那些“害怕”的儿童来说,想要及时“停下来”却并不容易。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依靠想象力来构筑大千世界,来解释万事万物,而那些浮想联翩的、可能发生的结果,特别是灾难性后果,就会让他们的恐惧感进一步加强。比如一个8岁的儿童,已经能够知道细菌的危害和疾病的痛苦,他可能误认为,参加学校的日常的活动,就意味着感染细菌,但是他不知道,真正因为参加活动而患病的可能性,其实是很小的。
不同年龄段的“害怕”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来说,他们所恐惧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在婴儿期,7-9个月的婴儿看到陌生人时会感到害怕,在一周岁左右时这种害怕基本会消失;在幼儿期,特别是刚刚进入幼儿园的阶段,幼儿对于和父母的分离感到害怕和担心;到了小学阶段,随着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儿童开始对现实生活当中的危险感到恐惧,比如疾病、药物、考试、窃贼等等。
家长可以尝试通过以下表现,识别儿童过度害怕的信号:
1、由于害怕,表现出与现实状况不相称的过度痛苦,包括哭泣、身体出现症状、感觉沮丧、无助悲伤等。
2、反复确认“如果……怎么办”的问题,而且无法安慰,家长试图与其讲道理时会发现没有作用。经常预期性地担心,包括担心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之后会发生的事情。
3、头疼、胃疼,经常因为恶心不敢去学校。
4、睡眠紊乱,很难入睡,经常做噩梦。
5、过度的责任感,过度地关注别人是不是因为自己而感到心烦,经常为不必要的事情道歉。
6、孩子自身或家庭功能受到影响,对于上学、去朋友家、参加活动、参加家庭聚会、度假等感到非常困难。
作者:宋美霞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