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小说,是和我们这个时代进行的一次对话,与生活同频共振,但也有不随大流、不从俗的一面:它怀有相信。”近日的沪上思南读书会上,作家徐坤携最新长篇小说《神圣婚姻》与潘凯雄、张莉、吴俊、王春林、徐晨亮等评论家围谈。张莉评价,某种程度上,这部小说让我们重新相信情感的重要性和婚姻的神圣性。
婚姻和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神圣婚姻》从婚姻开始,又不限于婚姻,以锐利的笔触,直接勘探纷繁复杂的生活现场,力求写出时代大潮中变革的人生和不变的真谛,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书中情感模式多元,有准备结婚的年轻情侣因买房分手,有夫妻因孩子买房分分合合,有相处苦闷的伴侣转身去基层开始新生活……海归青年、来京打拼者、城市高知等各类人物轮番上场,演绎社会万象。从婚姻这个小小的切口切入,小说通过几组家庭几段婚姻中人的情感遭遇,呈现了风云际会与时代流向。潘凯雄认为,一个优秀小说家应做到写活人物,准确呈现所处的时代,捕捉到人物与时代的关系。
近年来一批长篇小说纷纷面世,但评论界认为部分作品刻意拉长篇幅,有“注水”之嫌。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俊认为,《神圣婚姻》在叙事上不是简单的快节奏,而是以叙事速度去覆盖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空间。“这本书有多卷本的体量,但写法上相对凝练紧缩,避免了长篇小说注水的通病,侧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有些角色身上有茅盾《子夜》中人物设计的影子,成为社会群体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类型的化身。”他形容这部小说篇幅不长,内核坚硬,有“核爆”的扩散性。
多位评论家提及小说的“速度感”与“节奏感”。为什么小说好看?《神圣婚姻》中既有徐坤神采飞扬的叙事态度,也有真正介入时代生活的叙述节奏。某种意义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写《厨房》《狗日的足球》的徐坤再次归来,锐意探索长篇小说新的元素、新的叙述、新的讲法。
在写作中,她有意识地做减法,通过“快闪”“留白”“移步换景”等戏剧式写法,加速时空转换,一些情节得以精简,并牢牢抓住大众阅读兴趣,与读者共振。“信息量没少,但动感却强大了许多,而这种动感又是用文字与节奏带出来的,这些都是有意为之。”她说。
“判定长篇小说的独创性,看它是否塑造了一批新人形象,为当代文学长廊贡献了新样本。”张莉谈到,徐坤笔下的女性人物令人喜爱,格外英姿飒爽,毛榛、于凤仙、程田田、顾薇薇等各具魅力,读的时候,会感觉其中很多人就生活在身边,呈现了时代剧烈跳动又五光十色的生活。书中写到婚姻与情感中的欺骗、困扰,但小说中人依然有所相信,并在横冲直撞中获得成长。“有时我们会听到‘不会爱了’‘爱不动了’等声音,《神圣婚姻》却给读者注入了情感能量——有情的人是美好的,有情的生活是美好的,某种程度上,它让我们重新相信情感的重要性。之所以区别于ChatGPT,就在于我们有丰富充沛的感情。”
“这部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对当下活色生香、正在行进过程中难以把握或判断的现实生活进行了艺术化的智慧把握,与急剧变动的社会生活短兵相接,堪称人性交响曲。”王春林认为,小说在喧嚣背后蕴含对社会的思考、对人心的体察,也有伤感复杂情绪的缠绕和表达,文字美学风格机智诙谐,具有喜剧性。
徐坤曾获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陆续写出中短篇《白话》《先锋》《热狗》等、长篇《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野草根》《八月狂想曲》等。“2022年转身投入编辑工作、暂停创作十年的徐坤,携《神圣婚姻》重返长篇小说前沿,不改剑走偏锋,不改亦庄亦谐,多的则是深入本质的体味与仰望星空的哲思,在迅捷叙事和微妙发现中鼓作庄重的金玉之声。”徐晨亮重温徐坤获“《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致敬作家”颁奖词,“在艺术上早已尽显大将风度的徐坤,写出了进入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在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看来,《神圣婚姻》有众生相,这体现在“神圣”不是悬在天上的东西,而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降妖打怪,“既打外面的怪,也打自己内心的怪,然后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神圣和善好。”
究竟何为“神圣”?徐坤本人的解释是——心中有敬畏,人生有修行。“‘画鬼容易画人难’,尤其是写当下的人,离我们这么近。《神圣婚姻》讲的是我们内心充满了希望之歌。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在婚姻的相处相守相敬相爱当中,实际上就是不断修行,走向神圣的过程,从而接近并获得幸福。”
作者:许旸
图片:顾村/出版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