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千年史(精校本)》
[英]安格斯·麦迪森 著
伍晓鹰 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本书是在长期经济增长领域享有盛名的学者安格斯·麦迪森的代表作,也是计量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它在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下,以一个地缘政治的视角审视经济利益如何推动制度改进,进而惠及人类长期增长,同时以系统性的计量考察为基础,辅以有说服力的案例,挑战、评价和重建一些影响深远的定性分析假说。
书中,作者对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在各个有关历史研究领域中发掘出来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诠释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从人口、资源、技术进步、知识积累以及以市场为核心的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人类社会过去两千年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新的探讨,也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
>>内文选读:
地缘政治、制度建设与长期增长(节选)
全球化由两个巨大的、史无前例的引擎所推动,一个是ICT技术进步,另一个就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两者相辅相成:于前者,更重要的不是ICT加快了制造业各个领域的技术成熟和扩散,而是以摩尔甚至超摩尔速度进步的芯片技术与摩尔定律假定不变,但事实上迅速下降的芯片价格(进而以ICT技术为操作和运转核心的机械设备价格)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不确定性,强化了市场竞争。投资者希望在难以预测的、更便宜且更有效率的技术出现之前,实现现有投资的利润最大化,因而需要更快且更自由的全球资源流动,在一个更大的市场上获得最低成本的要素组合;于后者,作为一个基于以往各种国际贸易协定和经验,在国际法治体系下发展起来的WTO自由贸易制度框架,恰恰可以满足这样的市场条件。
在WTO的制度框架下,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能够在一个由中央政府保障的稳定的政治环境下,提供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条件,赢得了国际投资者,从而得以迅速地加入全球价值链,使世界贸易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扩张。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旨在促进投资和出口的、竞争性压低要素成本的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模式明显符合以中国为生产基地的跨国公司的利益,但却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挑战WTO自由贸易原则的“重商主义”行为。的确,依靠如今可以与美国一比高低的经济体量,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事务上拥有比以往更强的谈判筹码,但是竞争者们力图扭转因此产生的市场、资源和技术等方面地缘政治失衡的决心,正在考验中国以及其主要竞争者的政治智慧。
正是因为全人类都受制于一个共同的资源边界,所以在全球化的动态过程中,各国之间相对利益的变化意味着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建立一个理想的地缘政治均衡。国家主义者们并不明白主导全球化的根本因素不是技术而是市场,更不明白决定市场成长的不是国家的力量,而是自然演化的力量。
作者:[英]安格斯·麦迪森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