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如此活跃的艺术活动之中,艺术评论前所未有地被激活了!”今天举办的第八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8)线上发布会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主任沈语冰给出这样的判断。
第八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即日起发布征稿启事,正式面向全球发出邀请,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稿件。其中一等奖奖金高达8万元人民币。自本届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加盟IAAC,成为主办方之一。
复旦大学哲学学科是全国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和“双一流”学科,半年前还迎来国内首个艺术哲学系的诞生,希望打通哲学与艺术的研究。据沈语冰透露,参与主办IAAC正是艺术哲学学科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一。他认为艺术评论将架起艺术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桥梁,不仅将提升当代艺术批评的理论水准,也将调动更多优秀的艺术哲学学子积极投身当代艺术批评这项事业当中。
在沈语冰看来,艺术评论是富有智慧性的写作,不仅影响观众,还将间接影响艺术创作。但他强调,这需要艺术评论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水准。艺术活动越是活跃,艺术评论越应有所为。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席亨利•梅里克•休斯(Henry Meyric Hughes)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与新的重要合作伙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一起将这一活动再延续五年。同时,我们也很荣幸能得到最初的支持者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和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的持续热情支持。一如既往,感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与我们的宝贵合作,以及巴黎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的支持。在不得不全程在线举办上一届奖项(IAAC7)后,我们满心期待今年12月在上海重新举行现场的批评交流和讨论。”
休斯指出,艺术类写作很少直来直往,常常是迂回曲折的。它通过类比关联加以刻画,通过类似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兴”激发读者,不仅鼓励坐在对象面前体验,还要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变化的,像山间的云彩。他认为艺术评论给了作者很大的发挥空间,能够让人对其抱以无限期待。
“最近十年在上海,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博会、双年展等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观看艺术的机会,品质也在不断攀升。观展对于不少人来说,就像健身、看球赛一样日常。我也如愿拜访各类艺术现场,乐此不疲。”曾经获得IAAC奖项的青年艺术批评家张浩说。他认为如此便利的观展条件为艺术评论创造了绝佳的土壤。他坦言:“撰写艺术评论,只有深入现场,方可动笔。希望疫情快点过去,我们能早日回归艺术现场,早日回归面对面的交流。”
第八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由IAAC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ECA)、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协办。所投稿件须针对2020年12月2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或线上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撰写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身份和专业不限。其中,中文稿件字数为2500字,英文字数1500字。征稿将于2022年8月31日截止。
本次国际艺术评论奖由5位专家组成国际评审团,包括雅拉·布勃诺娃(Iara Boubnova),索菲亚当代艺术策展人,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馆长;侯瀚如,国际艺术评论家,意大利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博物馆艺术总监;艾米丽·拉巴吉尔(Emily LaBarge),加拿大写作者,生活于伦敦并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教授批判性写作;雅克·连那(Jacques Leenhardt),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教学部主任,巴黎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荣誉主席;陆建德,写作者、编辑,厦门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评审团将于征稿结束后展开严格的匿名评审,最终选出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在内的20位中、英文入围作者。其中,一等奖将获得80000元人民币的奖金,二等奖将分别获得30000元人民币的奖金。20篇入围作品(中文投稿及英文投稿各10篇)将被选入2023年春天出版的《年度展览评论》。投稿文章必须是专门为此次评论奖而写的,并且授予即将出版的《年度展览评论》以及与该奖有关的任何其他出版物对稿件的使用权。投稿者需在IAAC官网(www.iaac-m21.com)投稿系统注册后,在线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稿件和图片即可。
作者:范昕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