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的疫情形势整体向好,正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持续做好防疫的基础上,非遗保护单位、相关企业如何推进复工复产?
记者获悉,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牵头下,沈大成、老香斋、长兴楼、盛政集团、东明酿造等非遗项目食品生产商、供应商,推出了一批“非遗食品团”,包括各式糕点、小笼包、老白酒、蔬菜大礼包等生活必需品,在全市各区的多个小区试点销售,深受市民喜爱。有些“老味道”一经推出即引发抢购热潮,瞬间被一订而空。
为提高效率,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尽己所能参与其中,既做前端的“资源对接者”,也做途中的“安全守护者”,还要做末端的“社区团长”,忙得不亦乐乎。连日来,曾红秘书长在所居住的小区发起了数十个“非遗食品团”,每个团都人气旺盛,品尝到久违“老味道”的居民开心不已,曾红也因此获得“网红团长”的称誉。办公室副主任曹漪在小区内充当起物资分发志愿者,将一份份“非遗食品”按时、新鲜地送到居民手中。
“当前市民的团购需求依然巨大,这些非遗食品的‘开团’,既能助力企业纾困,也更好地保障民生所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透露,该协会已根据市主管部门要求,提出优先复工复产建议名单,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图、时间表。第一步是尽快安排和推进食品及中医药等项目的复工复市,接下来对传统戏曲、曲艺、美术、服饰、烹饪、手工艺等项目试点开展线上展示、线上培训、线上交流等活动,探索非遗数字化的转型之道。
作者:李婷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