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塔:战斗天使》中的阿丽塔是全CG技术产生的角色,影片中与阿丽塔演对手戏的角色均由真人出镜。图为该片剧照。
电影工业正在制造真实版“黑客帝国”——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22日上映,许多观众发现其中的主角阿丽塔这一计算机虚拟角色,和真人一起演出时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就连不同光线下阿丽塔的瞳孔也会呈现变化,如果不是造型上故意放大眼睛制造动漫感,单凭动作和表情,已经无法区分虚拟角色和真人表演。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直以技术颠覆电影发展的该片监制詹姆斯·卡梅隆,用从《阿凡达》到《阿丽塔》的技术进化,再次秀出科技造梦的实力——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角色不仅能够和真人无缝搭档,更可以在真人电影中作为主角撑起一部影片。
视觉系科幻:高投入高产出的电影工业逻辑
不少购票观众发现,票价不菲的《阿丽塔:战斗天使》IMAX版竟然是最难买到票的,有观众表示:“看视觉大片主要就是为了追求视听特效,因此IMAX反而是最划算的,因为观影体验更好。”在视觉特效方面不吝高投入往往能带来良好的票房回报,而高票房反过来又刺激电影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已经被充分证明是科幻电影的一种良性发展模式。
《阿丽塔:战斗天使》中的阿丽塔是全CG(电脑动画)技术产生的角色,影片中与阿丽塔演对手戏的角色均由真人出镜。该片的先行预告片发布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一些观众认为预告片中的女主角的脸型过于动漫化,眼睛占面部的比例到了夸张的程度,看起来不舒服。
然而走出影院后,很少再听到观众有类似的评论,因为影片在影院中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比预告片中好很多。在IMAX厅的放映条件下,阿丽塔的肌肤纹理真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真实的生命体;皮肤上的汗毛纤毫毕现,会随着空气流动而起伏;阿丽塔面部表情细腻真实,丝毫不见过往CG虚拟角色那种僵硬的“塑料脸”现象。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恐怖谷”现象,指机器人的外貌接近真人,但又没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时,反而会引发人们心理上的恐惧与不适。但是到了这部《阿丽塔:战斗天使》,观众可以看到电影工业技术制作的动画角色已经开始跨越“恐怖谷”,虚拟人物与真人之间的形象越来越难以分辨,距离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不是阿丽塔那双比例大到夸张的眼睛时时刻刻提醒观众这是个CG角色,恐怕很多观众会忘记这一点。由于IMAX厅画面亮度高,阿丽塔这些极为丰富逼真的细节得以很好的呈现,同时电影中那些激烈紧张的打斗场面也能给观众最好的视觉体验,因此IMAX厅才会成为许多观众的首选。
一双眼睛830万个多边形:技术不仅能救场还更新电影叙事
《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监制、编剧詹姆斯·卡梅隆多年前看完漫画《铳梦》后就沉迷其中,并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希望有朝一日能把《铳梦》中的世界搬上大银幕。虽然由于档期缘故没能出任该片导演,但卡梅隆对电影的制作仍是尽心尽力,他启用了新西兰的维塔数码负责《阿丽塔:战斗天使》的视觉特效制作,这是一家全球顶级的视觉特效公司,曾五次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中国观众熟悉的电影如《魔戒三部曲》《金刚》《阿凡达》等片中的视效均出自于该公司。
堆数据的方式或许过于粗暴,但只有数据能直观说明《阿丽塔:战斗天使》在视觉特效方面的投入:对《阿丽塔:战斗天使》进行动画渲染动用了三万台电脑,渲染总时长达到4.32亿小时,特效制作所用磁盘空间是《阿凡达》的三倍;阿丽塔头上更是有超过13.2万根头发、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脸和耳朵上有近50万根“桃色绒毛”;为了让阿丽塔呈现出各种惟妙惟肖的表情,使用了超过2500张面部表情定帧图;而阿丽塔那双标志性的大眼睛内包含830万个多边形,瞳孔线条会根据她情绪的变化和光源的不同而呈现细腻的变化。
在电影中使用CG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是制作费用问题,尽管使用CG技术所需要的动作捕捉、动画建模、后期渲染等一整套流程会非常昂贵,但如果不用虚拟角色而是聘请一线的大牌明星出演,巨额片酬反而会使得成本更高。其次是使用CG技术能让导演实现某些真人演员无法实现的意图。比如阿丽塔的大眼睛是电影制作方有意为之的,虽然引起了不少观众争议,但片方认为这是整个电影世界观的核心表达形式,并且没办法通过让演员化妆来实现的;再比如《速度与激情7》拍摄过程中,演员保罗·沃克因车祸身亡,因此其扮演角色的部分镜头只能由CG技术补完。
《阿丽塔:战斗天使》的制片人乔恩·兰道说:永远都是从故事出发,要让技术为故事服务。视觉特效并非电影的全部,但精良的视觉特效制作能帮助电影更好地讲述故事,而优秀的电影作品从来不拒绝先进的技术手段。《阿丽塔:战斗天使》作为电影工业CG技术的最新标杆,向观众展示了目前为止最好的视觉特效。
作者:本报记者 卫中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