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气存丹田,小腹发力”“以松为态,以圆为形”“体松气通,打通任督二脉”……台上嘉宾传授“秘籍”,娓娓道来;台下听众聚精会神,会心一笑。这可不是什么武术大师秘传功夫口诀,而是青年舞蹈艺术家王佳俊在讲述中国舞的独特魅力。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独具一格的中国传统舞蹈。从拧、倾、圆的独特动作,到塌腰撅臀,翘袖折腰的“三道弯”造型;从眼神收放到运气提沉,其独有的身韵气息,在不同时空中传递着华夏儿女的气质性格与精神风貌。
不过在中国,“舞”与“武”还真有深厚渊源。电影《卧虎藏龙》或《夜宴》中,男女对打的场面就像双人舞一样优美。中国古典舞在继承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也从戏曲和武术身法中提取了不少精华,比如“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身韵动作元素。武术常常给舞蹈带来创作灵感,甚至成为舞者日常训练中的重要一环,塑造着舞者的肢体和表达方式。
太极中,“圆”是重要的因素。有些人甚至认为,“圆”是汉族柔性精神的具体表象,这种思维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要求舞者动作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在云门舞集的《松烟》《水月》等不少作品中,都能找到武术的影子。舞者们多年修习内家拳与太极导引,让他们得以在舞台上更好地诠释中国式的舞蹈语言,在世界舞台上树立起独树一帜的东方风格。
在“舞空间”公益系列课堂2019年的首场活动中,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作为分享嘉宾,围绕“舞剧表演中的中国韵”主题,结合他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霸王别姬》等舞剧作品中的具体表演实践,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展示在不同题材的舞蹈中,如何运用中国舞蹈的身体语汇去呈现人物、表达情感,让大家从不一样的角度体验中国舞蹈的独特魅力。
“舞空间”公益系列课堂是由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的品牌公益活动,每月定期举行两次。该系列活动自2018年4月底启动以来,以其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丰富的活动内容,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好评,已成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舞空间”公益文化品牌中的重要内容。
据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延介绍,2019年“舞空间”公益系列课堂将全新升级,划分为“中国舞”“芭蕾舞”“现代舞”“社交舞”“舞剧赏析”等多个主题季。2月至4月为首轮“中国舞蹈”主题季。
一直以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都秉持着公益惠民的理念,持续打造“舞空间”的公益文化品牌。无论是基金会的公益系列课堂,还是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大师公开课”,抑或是舞蹈中心剧场的“舞者计划”系列艺教活动都在不断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据介绍,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舞空间”公益系列课堂除了每月定期开展常规公益活动外,还将在今年“世界舞蹈日”以及“十一”假期前后,策划组织全天无间断的主题公益系列活动,为广大舞蹈爱好者进一步打造舞蹈艺术的盛会。
作者:宣晶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