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进一步提出,探索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近日,由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开发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平台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成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该平台将为全国专利产品备案和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提供公益服务支撑。这对于促进高价值专利培育、推动专利向产品端和产业端转化、加快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技创新补贴效果明显
专利密集型产业指的是专利强度高于平均水平的产业,即在一定规模投入专利产出数量相对较多的产业,专利密度高、附加值高、经济贡献高,代表了全产业创新的基本方向。2021年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公告》中显示,2020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达到12.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97%,较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这说明专利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正不断增强。根据《“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到2025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3%。
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主要针对补贴资金对的来源、补贴的对象及方式作出了规定。从近年来科技创新补贴实施的效果来看,补贴对专利密集型企业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的激励作用是较为明显的。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初期投入大、风险高,科技创新补贴能够发挥一定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因此,引导和促进专利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补贴的杠杆作用。
丰富补贴形式加大补贴力度
我国要实现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地位的进一步增强,必须要重视并发挥专利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竞争优势的作用。技术创新使得专利密集型产业结构得以提升,经济结构得以优化,科技创新补贴成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从现状来看,我国目前科技创新补贴的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资金或实物补贴为主,采用先审批后拨款的方式进行。这种形式对政府信息的掌握情况和企业的诚信状况要求较高。由于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政府的监管难度,难以控制补贴资金的实际用途和流向。因此,下一步应当加大对专利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补贴力度,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多样化与灵活化的补贴方式,保证补贴资金发挥引导专利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此外,可以依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制定专利密集型产业区域发展补贴政策,加强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区域发展的支持,实现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区域布局。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市场化进程差异较大,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为代表的三大战略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较快,这些地区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有更加突出成就,所以这些地区的科技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激励作用越显著。因此,可以结合各地区的地缘特征以及企业发展规律,实施有差别的补贴政策,在补贴资金的分配、项目的审批等方案有所区别,方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激励效果,提高专利密集型产业对补贴资金的利用效率,进而助力区域协调机制建设,强化区域联动。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徐骁枫 陈翔宇 李贻奇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