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言来自哪里?
你的“口音”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方言又是如何形成的?
在今天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的“新问题沙龙”上,两位首次将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带上《自然》杂志的论文作者为市民带来一场别样的科学讲座,颠覆了许多人们关于语言的认知。
语言,这个人们“日用而不知”的工具中却是解开许多谜题的关键。
论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现代语言研究院研究员张梦翰表示,语言的起源和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是科学界三大未解之谜,揭示我们的语言从何而来有助于回答人类是如何演化的这个终极问题。语言研究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一方面发音和人类的遗传和身体构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可以说语言时自适应的复杂系统,是文明的产物。”他说。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有7111种“活着”的语言,归属于150多个语系。其中,巴布亚新几内亚周围是世界上语言密度最高的地区,一共分布有2000多种语言,东亚地区则是语言多样性最多的地区。
张梦翰介绍,中国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种语系,其中汉藏语系使用人数最多,它是15亿人的母语,旗下又有400多种语言,汉语、藏语、缅语、彝语、西夏话、土家话等都属于汉藏语系。如何分辨不同语言是否属于同一个语系,因为它们拥有许多相似之处。以汉藏语系为例,它们都有很多声调,大多数为主-宾-谓语序(汉语、白语、克伦语支除外),词根基本为单音节。
接着,他抛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作为孩子的你,在语言形成时期受到是来自父亲的多还是母亲的多?
实际上这涉及语言学上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母语假说”和“父语假说”,即群体的语言变化与传承是由母系主导还是父系主导。通过研究印欧语34个群体的Y染色体、线粒体和DNA以及词汇和音系,复旦学者们给出了一种新的假说:父系很可能决定了当地语言的词汇使用,而母系决定了当地的语音发音。
“在过去,长距离迁移主要是由男性主导的,他们在背井离乡的同时也为所到之处带去了新的词汇,词汇容易借用,口音则很难改变,妇女在学习男子所在地语言的同时,保留了当地的发音习惯。”张梦翰解释说。同时他表示,2岁到12岁都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其中5岁以后一般认为是儿童建立成人样的语言能力阶段,这种快速构建自己语言体系的能力到12岁左右会趋于平缓,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双方都需要和孩子多说话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能力。
另外,这套理论也能够用来解释方言的形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严实表示,当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词汇,并保留了自己的语音,这或许是中国数百种方言的由来。
作者:沈湫莎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