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临床医生。”这是在接受2019年度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采访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的开场白。优雅迷人、干练自信,当她坐在那里时,美就“环绕”着她,而当她从容地述说起多年从医经历时,美有了更多的维度。
二十多年来,华克勤几乎领衔完成了医院内所有种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第一次”:各种腹腔镜宫颈癌手术、保留器官功能的盆底重建微创手术、腹腔镜下腹主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各种生殖道畸形微创手术……她带领团队,使红房子医院成为了国内开展微创手术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医院之一,她亦作为国内妇科微创技术领域的“领跑者”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医学 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临床医生需要妙手,更要有一颗仁心。对她来说,妇产科医生不仅要治疗病人身体上的病,更要成为他们心灵上的工程师,因为正是病人成就了医生的成长。
她总是愿意去挑战一些事,因为有挑战才有突破
2013年,31岁的丹丹抱着最后的希望敲响了华克勤门诊室的门,她从13岁起就开始痛经,在当地医院接受卵巢囊肿剥离术时被告知存在残角子宫畸形,术中切除了一侧输卵管;婚后,丹丹又面临了不孕不育的困扰,来到红房子医院检查才发现除残角外还存在单角子宫,当年竟是被误切健侧输卵管……
基本已无生育可能的她只求能解决困扰她多年的痛经问题,但是华克勤觉得还可奋力一试——不是还有一个子宫和输卵管吗?
原来,丹丹由于先天生殖道畸形,两个子宫分离,残角子宫未和阴道连接,经期血液倒灌造成输卵管积血和卵巢囊肿,这也是她总是痛经的原因。想让丹丹生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再造一个子宫,但要以人力媲美自然造物,难度可想而知。华克勤说,医生就是要有打破传统的魄力,没有创新,医学怎么能进步?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丹丹通过微创手术获得了一个几近完美的子宫,两年后,这个“二合一”子宫居然孕育了一对龙凤胎。
今年母亲节,丹丹带着一双儿女返回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是你给了我新的生命。”丹丹哭着说。
她总是选择对患者最好的哪条路,哪怕自己承担高风险
这也是一个让华克勤至今难忘的病例。
2013年7月7日零点12分,女婴的哭声响彻手术室,华克勤长舒一口气,这个病例得到了最好的结局。
这年3月,沉浸在中孕期兴奋中的陈静(化名)因阴道流血就诊,一纸“中期妊娠合并宫颈浸润性粘液腺癌”的诊断,击碎了这个25岁女性的生活。陈静走访了多家医院,意见一致:立即终止妊娠,切除子宫。
抱着一丝希望,陈静找到华克勤。切除还是保留,这是妇产科医生几乎每天都要做的选择题——要治病,一刀切掉子宫就行了,但是失去了子宫、从此不能再有孩子,患者的家庭、人生从此就不同了。因此,华克勤总是尽一切可能帮助患者保住孩子,哪怕她要承担比“一刀切”大得多的风险。在她看来,医生不仅要治疗患者身上的病,更要理解他们心里的痛。
当时,世界上虽然有实施开腹或经阴道完成的宫颈广泛切除术的案例,但活产率很低。华克勤团队用他们精湛的技艺,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中孕期腹腔镜保留子宫和胎儿的宫颈根治术”,既保留了胎儿,又切除了肿瘤。
一门五医生,爱闻乳胶手套味的小女孩终成妇产科金字招牌
华克勤出生于医学世家,家中有五位亲属是妇产科大夫,其中母亲对她的成长影响最大。
“从小我就爱闻母亲做手术戴的乳胶手套味道,高中毕业填志愿,我只填了医学系,上海的、外地的都填了。”华克勤说。在所有医学专业中,喜欢动手的华克勤最心仪的是外科,但这个对体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所以她最终选择了妇产科——一个兼具内、外、儿科的综合型专业。
二十年来,华克勤每年进行大中型手术600余例,其中疑难手术近250例,年参与危重患者抢救30余例,手术数量和难度逐年增大。很多人说,看华克勤给病人诊疗是一种欣赏和享受。
问诊的时候,她一定会仔细倾听。诊断的时候,一定能听到她果断肯定的话语。做妇科检查之前,她一定会安慰病人,然后才轻柔的操作。冬天,她也一定会搓热双手给病人检查。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她总是把她们扶上检查台,帮助她们整理衣裤;抢救病人时,她常常一守就是一个晚上,不到病人稳定绝不挪动脚步离开……
对病人如此无微不至,是因为她坚信:医生的每一次突破与创新都离不开病人的支持与信任,对病人好是应该的,是病人成就了医生的成长与进步。被需要,医生的幸福莫过于此。
不久前,她被评为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这项荣誉对于她来说实至名归,美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外表容貌、精致装扮,是对他人的尊重;品德修养、责任担当,是内在美的诠释;仁心仁术、专注创新,是医者价值的体现;尊老爱幼、和谐美满,尽显女性传统典范。
作者:沈湫莎
编辑:沈湫莎 陈曦(实习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