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寒冬。近日,一则“26度穿衣法”朋友圈中广泛传播。一些人觉得颇有道理,便尝试按此公式来着装。
“每件衣服都是有温度的!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羽绒服相当于6℃,稍厚的弹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是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厚棉毛衫为2℃,薄棉毛衫为1℃。只要用‘最舒适的温度’——26℃减去当日气温,就可算出当天体感最适宜的着装搭配。举个例子:如果当天的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薄棉毛衫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按照这样的方式搭配衣服最合理!”
这种穿衣方式真的靠谱吗?
“26度穿衣法”不可信
对于26度穿衣法,北京市毛麻丝织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闫玉疆表示缺乏科学性,不能按照这个公式来穿衣服。闫玉疆解释,衣服的保温性能不是通过“摄氏度”来计算的,而是有很多其他指标,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克罗”。
衣服的保暖性能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环境
在温度为21℃,气流不超过0.1米/秒的环境条件下,静坐者感觉舒适时,其所穿服装的保温性能为1克罗值。影响克罗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风速等。
因此一件衣服的保暖性能并不是固定值,而是会随着环境影响而变化。
衣服的材质和款式
同样是薄外套,织物结构紧密的羊毛纤维外套,相较于普通布料外套而言保暖性更高。
而同样材质的衣服,如果领口、袖口开口小,空气不易流通,温度流失慢,也就更保暖。
人的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
体寒或患感冒等疾病的人,如果在环境条件和衣服搭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其保暖性的感受就会更差一些。
闫玉疆建议,每个人的保暖体验受衣服、环境、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要盲目按照所谓的“穿衣公式”来搭配衣服。
特别是冬季气候寒冷,贴身衣物最好选择柔软、轻薄的面料,例如羊绒衫和羊绒内衣,外层可以搭配布料较厚实的羽绒服或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