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品质课程研讨会上,创新教育的核心引起专家热议
充满科幻感的医科馆多媒体展示厅。袁婧摄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晨琰
机器人课程在中小学生中非常火爆,学生学习搭建积木、操控机器人,但多数人仍然没有学到设计机器人的思维,离开了那些半成品的零件,很多孩子甚至连家中的灯泡都不会安装。
日前,“让学校课程深度变革成为常态———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品质课程研讨会”在上海嘉定区举行,与会专家提出一个话题:在这个万物互联、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让课程变革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成长需要?
授人以“欲”使学生有持续探究的动力
近些年,在火热的“科创”主题下,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课程都出现在课堂上。但有专家尖锐地指出,多数课程却只有“科”没有“创”。
真正的科创课程,其课程深度变革的爆发点应是从“教”转向“育”,即从简单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转变。
在嘉定一中的编程课程中,教师们用机器人足球竞赛项目与孩子分享编程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足球的环境,学习视窗下开发环境的操作使用、Java的核心语法。在学习自定义足球属性、场地属性的过程中,学会编程技术。
学生们不但顺利地学习了编程技术,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迸发出了很多创意的火花。专家认为,大多数人类的思维是从动机开始的,孩子的动机是去获得机器人足球竞赛胜利的喜悦。这符合孩子的本性,为了打败对手,为了不给团队拖后腿,他们自发地希望做出更好的程序。
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校长祝郁说,未来的创新教育,其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持久的好奇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欲望、好奇心形成动机,这使得学生有了持续探究的动力。
科创课程不应是一门新增的独立课程
专家指出,科创课程不应是一门单独叠加的课程,而应成为学生应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的实践场景。通过教学过程的改变,学生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精心设计的开放任务给了他们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
初中二年级物理课《光的传播》由于难以具象化,一直是学生们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嘉定“项目制科学探索”这门课中,有一个项目是“科学魔法团”。其中有一个魔法叫“光的魔法”,就是利用光的传播特性,设计魔术。完成这个项目的学生明显加深了对光的理解,并能学会如何把知识用到生活中来。
在信息技术课程里,有一个“青少年创业家”任务。通过分工,学生中间产生注重策略的CEO、注重营销的市场总监、注重提供解决方案的产品总监。所有的小组要参加一次创业的路演比赛,进行一次集中演示。前期的市场调研涉及到信息获取、数据分析、定量定性问卷,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在需求分析和商业计划书及路演阶段,学生可以通过阐述、分析问题,锻炼逻辑思维,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今天的科创课程应为学生的明天做准备
有专家指出,如今,很多地方的数字艺术课程被教成Photoshop软件课,教师们往往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学生软件应用,却不去“育”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淘宝页面主色调为什么是橙色的?微信和QQ在设计上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苹果手机外形好看? 嘉定区科创课程的教学组织者将企业成功运用数字艺术的背景介绍给学生,向他们传递数字艺术使用的重要性:淘宝的暖色容易让人产生购买冲动,QQ的卡通设计感让低年龄的人们更容易接受,微信的绿色职业感在即时通信时给人以安全感,苹果手机的黑白极简给人以科技感。
在如今快速变革的时代,教育者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应突破自身视野的局限,将眼光放远,看到校园之外的广阔真实世界,把最新、最有价值、最令学生兴奋的信息带进教学过程。
此外,教育者还需要努力突破校园的空间限制,使有限的科创教育资源通过合理调配达到最优。据悉,目前嘉定区正在酝酿中国第一个中小学科创教育集散地,未来,它将成为嘉定区青少年授课、实践,师资培训的集散地。
“今天的科创课程应为学生的明天做准备。让每一节课都致力于增加学生对学习和探索的渴望。”祝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