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接受检查。”
“停车,停车,停车。”
“追、追、追……”这是发生在云南保山边境管理支队腾冲边境管理大队外出执勤时的真实一幕。当天晚上,一辆摩托车加速驶进该查缉点,民警示意停车后,驾驶人没有任何减速迹象,脱缰野马般地径直冲出卡点。
究竟怎样一回事?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笔者走进腾冲边境管理大队,聆听了办案民警讲述了整个案件的点滴滴滴。
案件还得从2020年3月的一天说起。腾冲边境管理大队获取了一条线索:有人将运输一批毒品,从境外到中国内地进行贩卖。获得线索后,腾冲边境管理大队认真对该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并成立专案组到实地秘密侦查。
“我们抵达一条比较隐蔽的通往境外的小道,半个小时的时间,突然有两辆摩托车出现在小道上。”腾冲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长李宗伟介绍,当时专案组成员对驾驶摩托车的两名男子产生了怀疑,为了不打草惊蛇,民警果断继续前行,利用擦身而过的几秒钟,专案组民警迅速判断二人身上没有携带毒品。
“嫌疑人到达该地应该是为了探路,为了选择最佳线路入境。”专案组如是分析,并担心行动为对方发现,就没敢停车继续往前走。“两名嫌疑人的反侦察能力确实比较强,在专案组获得线索后,始终未见嫌疑人有所行动。”李宗伟介绍,在线索来源可靠,却未见嫌疑人有所行动前,专案组只能在一个必经地点选择蹲守。
“蹲守过程,神经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状态,不能让嫌疑人警觉,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煎熬,就是和嫌疑人斗智斗勇。”专案组民警介绍,蹲守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但有时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通过10多天的蹲守和摸排,专案组确定嫌疑人将采用摩托车运输毒品入境。3月18号,蹲守民警发现两名嫌疑人有动静,于是迅速布置抓捕方案。
因抓捕地点地理位置偏僻,四周是大山,山上长满灌木。为确保抓捕行动顺利进行以及人员自身安全,在布置抓捕方案时,专案组安排2个抓捕组、1个拦截组和1个机动组,准备对嫌疑人前后夹击,实施抓捕。抓捕行动如预期那样顺利吗?
反侦察能力较强的嫌疑人,为了躲避民警的检查,不断把运送时间往后推移,直到天黑才开始行动。趁着夜色,两辆摩托车一前一后的从境外方向驶来。
“大家注意、大家注意,探路车已过、探路车已过,对实施放行。”专案组民警对第一辆摩托车实施放行,在两分多钟后,带货摩托车也驶过观察哨。
“注意了,带货车已过、带货车已过,前后夹击实施拦截。”根据观察哨指令,抓捕2组迅速设卡拦截,准备人赃并获,不想意外发生了。
“停车检查,停车、停车、追、追、追……”带货摩托车径直冲向民警,并加速驶离查缉卡点,机动组迅速驾车追击。
“当时嫌疑人驾驶摩托车逃窜,速度非常快,加之当时在夜里,山路崎岖不平,追捕十分困难。”李宗伟介绍,专案组追捕过程,嫌疑人亡命逃窜2公里后,弃车逃跑。带货摩托车斜靠停放在路边,一旁是高不见顶的大山。专案组考虑到夜晚、山高、嫌疑人不可能那么快逃脱,风险研判后,民警没有立马追击,而是在周围展开搜索。
当时分析判断嫌疑人应该就是躲在草丛里面,首先赶到现场的是机动组,只有两名民警,虽然拿着枪,但是不能掌握嫌疑人是否持有凶器,他们只能等待其他人员支援,合力搜索,李宗伟介绍当时的情况。
几分钟后,抓捕1组、2组人员陆续到达。
嫌疑人是否真的藏匿周围草丛里?搜索工作是否进展顺利?搜索过程又发生了什么?这是当时专案组考虑最多的几个问题。
“丢弃摩托车周围,长满灌木丛,灌木从里夹杂着木刺。”李宗伟介绍,当晚,凭着微弱的灯光,民警在大山里艰难地搜索着,全身上下多处被刺划伤都不知道。
“那个时候是非常高度紧张,草丛里面,刺丛里面能见度是非常低,也不排除嫌疑人身上有匕首,要防护,又要搜索前。”专案组成员,腾冲边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钟华第一个发现嫌疑人,他介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感觉不到疼。
“在这里,在这里。”搜寻近两个小时候,钟华发现了了在一隐蔽的草丛里有动静,用手电照射一看,里面藏匿着一名男子,身形衣服正是大家一直在追的对象。瞬间,钟华不顾一切冲了上去,将男子按倒在灌木丛里,听到钟华的喊声后,同事也迅速围过来,支援钟华,合力擒住嫌疑人。
“开心、激动、兴奋。”钟华形容当时抓获嫌疑人的心情,而也是在抓到嫌疑人之后,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那时,钟华和同事才发现自己手上、脸部、耳朵好几个部位被划伤。
经过现场审讯,嫌疑人熊某承认了丢弃的摩托车是其本人的,并对车上的毒品供认不讳,专案组民警当场查获鸦片26.425公斤,并在5公里处将探路摩托车逼停后抓获犯罪嫌疑人麻某。
作者:张锦难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