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占婆族的舞姿。均作者萨堡儿摄
“这是当前最火的越南旅游目的地。”去芽庄之前朋友告诉我。我诧异地想,这个默默无名的越南南部小城,怎么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城市呢?通过边境检查,接机的导游是位娴雅的越南姑娘,我们称她为小L。小L的普通话讲得很好,曾在广西的大学留过学,主要接待像我们这样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由行客人,大团则通常由中国籍导游带领。
▲占婆族女神庙。
芽庄老城游是重头戏,小L陪同我们参观了天主教堂、佛教隆山寺与占婆族女神庙(婆那加占婆塔)。这三座建筑分别建于法国殖民时期、阮氏王朝时期和公元9世纪初的占婆国时期,折射出越南曲折多变的历史缩影。三座宗教建筑庄严肃穆,各具特色,和谐相处于一座海边小城,给了芽庄一种特殊韵味,这是芽庄风景的最大亮点。
▲隆山寺。
在天主教堂前的广场上,许多中国游客以这座哥特式建筑为背景拍照留念。“芽庄这几年几乎为中国游客量身定制,政府部门为吸引中国游客,放宽条件允许中国旅游公司及商家在芽庄开设分公司,允许直接聘用来自中国的导游。”小L作为越南籍导游对此有些忿忿然。我笑着问她,越南籍导游最欢迎的是否就是像我们这样的自由行游客,她点头称是。小L还说,由于中国游客市场实在太诱人,她和很多懂中文的导游纷纷从岘港和胡志明市来到芽庄工作。现在的芽庄,中国游客人数基本等于本地常住人口,这样推算,每天都在8到10万之间,大大拉动了芽庄的经济发展。
▲芽庄的海滩。
芽庄位于金兰湾,这里曾是美国海军基地,后来成为苏联海军基地。芽庄城内另有一座老机场,曾经是越战期间的美国空军基地,附近还设有美军疗养院,如今这些建筑都荡然无存了。在芽庄大街上还经常能看到俄罗斯人,究其原因,军港遗留下来的苏联情结不可忽略。但俄罗斯游客与浩浩荡荡的中国游客相比,数量显然不在同一个级别上。
芽庄的占婆族女神庙是游客打卡必到的地方。整个建筑群属于印度教风格,颇有吴哥窟神韵。芽庄曾经是古占婆国的首府,该国后来被越南阮氏王朝所灭。
在隆山寺,我看到了中华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比如,隆山寺内有许多汉字门联。庙宇里的佛像造型,也大多来源于中国的大乘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包括龙纹雕柱、飞檐峭壁,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格。
1858年,在法国舰队的炮击下,越南沦为殖民地。芽庄的天主教堂就是这一时期的历史产物。这座始建于1928年的教堂,位于老城区的高地上,气势恢宏。当我走进教堂内,望着头顶上彩色玻璃里绘制的巨幅圣母画像时,仿佛来到了欧洲。
法国殖民时代给越南留下了许多痕迹,至今影响着越南的方方面面。芽庄最靓丽的街道是双向二车道的滨海大道,中间的隔离带里种植着各种热带花卉草木,大道一旁是黄金色的海滩,不时看到西方人在晒日光浴;道路另一旁坐落着一座座黄色罗马柱、褐红色斜顶的法式建筑,掩映在棕榈树中。街道上的小汽车与旅游大巴车,似乎一直被永不停歇的摩托车所包围。这是如今芽庄的一个经典瞬间。
▲靓丽的滨海大道。
就要离开芽庄了,对这里的感受仍然浮光掠影。记得小L曾说,要想了解当地人的吃穿住行,可去水坝市场逛逛。沿街的店铺中,最多的是咖啡馆。越南人喝咖啡的习惯是法国人带入的。越南湿润的土地,恰好是种植咖啡的好地方。现在越南人喝咖啡有了一些改进,比如加上炼乳、酸奶或冰块。此时,大雨停了,阳光明媚,咖啡馆里的人群走了大半。
水坝市场与中国的小商品市场没有多大区别,饥肠辘辘时吃顿越南当地饭菜倒是不虚此行。越南河粉、酸鱼汤、烤牛肉米线都是美味佳肴,口味清淡细腻。
从饭庄出来,看到店门口在卖越式法棍(一种越南风味的法式面包)。女摊主现做面包,把各类蔬菜火腿肠与肉沫塞入面包里。这样的越式面包,与宾馆每天自助早餐里吃到的并无二致。
芽庄曾经留下过美国军人与苏联军人的痕迹,但这些痕迹已经烟消云散。在这座小城里,除了本地的古代占婆文化,还有凝固在佛教寺庙里的中华文化,以及法国殖民时代留下的生活烙印,包括街头现烤的法式面包,绿色植物环绕与装点的咖啡馆,口味淡醇的西贡啤酒,以及游客热衷的西贡小姐牌香水等等。凡此种种,让芽庄具有一种多元文化融合后的绚丽风情与特殊韵味。
作者:萨堡儿
编辑:陆益峰
责任编辑:敖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