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十八史略》(元)曾先之著 王明辉 郭鹏注释 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十八史略》是元朝人曾先之编写的一部通史,从三皇五帝一直写到南宋末年。作者从正史中采撷史实,以时间为轴,以君王为主线,简要地勾勒出上古至南宋的历史。有人说,该书化繁为简,将18部中国正史凝练于一书,堪称“极简中国史”。但以现在的视角看,确切地说,它堪称为半部极简中国史,因为它只记录到宋代。
曾先之系江西庐陵人,南宋末年进士,与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为同乡好友。文天祥在抗元时兵败被俘,拒不降元,从容就义。而曾先之经历了南宋灭亡至元朝建立,最终选择隐世著书,写出了这部《十八史略》。
《十八史略》最早刊行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即1297年。化繁为简的叙述,使其一经出版就畅行于民间,至明代,《十八史略》成为书塾中启蒙性的历史读本。《十八史略》在日本也有较大影响,与《史记》《汉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一同在日本宫廷、幕府内被正式讲读;同时模仿《十八史略》体例、以“史略”为书名的日本历史读物纷纷涌现,在日本形成一股文化潮流。
虽然是一部简史,但是,该书也不是什么都是简写的,而是做到有所取舍,有详有略。比如,该书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是一笔带过的,“周平王以后为春秋之世。其列国与周同姓者,曰鲁、曰卫、曰晋、曰郑、曰曹、曰蔡、曰燕、曰吴……”对春秋时期的总体概况,写得极为简略,仅仅用了100余字。但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倒是不惜笔墨,比如对吴越争霸、卧薪尝胆的历史,写得不乏细节,可以说,做到了洪迈所说的“文烦简有当”。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写道:“欧阳公《进新唐书表》曰:‘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夫文贵于达而已,繁与省各有当也。《史记·卫青传》:‘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前汉书》但云:‘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封朔为涉轵侯、不虞为随成侯、戎奴为从平侯。’比于《史记》五十八字中省二十三字,然不若《史记》为朴赡可喜。”
该书不单记述了孤立的历史事件,亦梳理出中国上古时代至南宋末年主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因篇幅之简略,历史人物之间的亲属情仇关系,便于一目了然。该书的取材原则,大致是五代以前的历史,取材于司马迁的《史记》至欧阳修的《五代史记》等17部正史,宋代史事取材于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篇》与刘时举的《续宋编年通鉴》。虽均取材于正史,非源于民间之野史传说,但因该书的史料价值不大——除了宋史,所以常常作为历史入门读物。学者张鸣说:“从来礼失求诸野。曾经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读物,每每被湮灭,其实,《十八史略》作为乡野半启蒙简史,很有价值。”
书中收录了许多有趣的典故。如师德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弟除代州刺史,师德谓:“兄弟荣宠过盛,人所疾也,何以自免?”弟曰:“自今人虽唾某面,拭之而已。”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而拭之,则逆其意而重其怒矣。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耳。”师德每荐仁杰,而仁杰每毁师德。瞾语仁杰曰:“朕用卿,师德所荐也。”仁杰退而叹日:“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久矣。”这便是唾面自干的典故。曾先之对武则天的评判比较公允,既说武曌大力鼓励人们告密,任用酷吏四处罗织罪名,用谋反之罪诬陷人,所诛杀的人不可胜数。又言武曌很有权术,善于用人,贤才们也乐得为武曌所用。她任用将相大都十分得当,魏元忠、娄师德、狄仁杰、姚元崇等都是名相,宋璟也显扬于朝廷。
作为南宋的臣子,曾先之对南宋颇为了解,该书共分五卷,宋史单独作为一卷,且篇幅较大。对宋人与金人的战战和和用了很多笔墨。岳飞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该书言:兀术以书抵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乃可。”张俊又构成飞罪,逮赴狱。桧奏诛飞及张宪、岳云,和议遂谐。秦桧一直是议和派,因为议和被弹劾,被罢相。后又因为议和,而又复相。可见,岳飞死于秦桧之手,并没冤枉秦桧。
《文白对照十八史略》是国内首版完整文白对照版本。由学者王明辉、郭鹏注译,二位学者都是大学教授。全书采用左页古文原文、右页白话文译文对照的形式,读者看起来很方便。当然,该书用语并不晦涩,如能稍通些文言文,原文大致是可以读懂的。
美中不足的是,该书依然是帝王将相的家族史。以往的中国史书一向如此,记录的不过是朝代史,还有各个历史上的大人物,平民之生活是被淹没在史书里的。就连民间学者编撰的史书,依然看不到平民的身影。
文:夏学杰
编辑制作:薛伟平 责任编辑:蒋楚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