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等发起“乡村医生项目”帮扶云南18个县五千余名乡村医生
复星基金会为村医举办考证培训,医生们在认真听课。(均受访者供图)
干了12年乡村医生,老张要有证了!
上个月,云南省澜沧县大水井社区卫生室乡村医生张均雷,终于在手机上刷到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的好消息。笑得合不拢嘴的老张,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其他还没考证的同事,并叮嘱:“记得参加那个考前培训班!”
老张说的培训班,是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复星基金会”)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等发起的“乡村医生项目”今年新推出的一项培训活动。多年来,在沪滇协作机制推动下,一批优质公益项目在云南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其中便包括致力于提升村医专业诊疗技术、改善村医生活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乡村医生项目。
实践技能考试的考前培训。
考前培训助力多名村医拿证
老张很幸运,搭上了“头班车”。以前,乡村医生项目重点对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医生进行考后奖励。今年年初,为了更好地鼓励村医提升业务水平并帮助他们拿证,项目团队决定将考后奖励转变为免费的考前集中培训,线上培训贯穿全年,线下培训一年两次,分别在6月实践技能考试和8月理论笔试考试前夕。
回忆起8月上培训班的日子,老张最大的感慨是“苦,但有用”。每天“朝八晚十”,不是上课就是自习,吃饭都得抓紧。不少上了年纪的学员,因为记忆力不如当年,还主动加压,课后留在教室背书,直到深夜才匆匆回宿舍洗漱。“这样的机会很宝贵,我们基础不太好,只有拼命学,多背一页都好。”老张说,经过培训,感觉清创缝合和体格检查的水平有了提升,“现在有点摩拳擦掌,只等病人来检验我的学习成果”。
据统计,乡村医生项目首次线下培训,共吸引来自普洱、迪庆、文山、红河4个州市10个区县的90名乡村医生参加。除了举办培训,项目团队平时还通过微信群等线上平台解答村医提问,并向当地部分老旧的村卫生室捐赠医疗器械、理疗设备、办公用品、生活配套设施,至今已累计捐赠各类设施设备价值约2900万元。
德钦县霞若乡各么茸村卫生室的余贵英医生最近便忙着签收大大小小的快递,都是她期盼已久的“宝贝”,有体外除颤器、电脑、输液椅、输液泵、雾化器、理疗仪等。“以后村里人咳嗽不用跑去乡卫生院做雾化治疗了。”刚刚收到雾化器,余贵英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将器械装好,屋子角落里还有一台等待安装的空调,“冬天咳嗽的人多,有了空调,输液时能舒服点”。
下课后,德钦县佛山乡卫生院纳古村卫生室的斯南取宗向老师提问。
助农产品帮村医人均增收超1万元
想培养并留住优秀的乡村医生,提升医术之余,还要设法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从去年起,乡村医生项目尝试帮助部分收入偏低的“半农半医”式村医增收。通过各地合作社,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村医收购他们种植的农产品,做成助农产品销售,销售利润再反哺给项目。据复星基金会乡村振兴运营总监王博介绍,通过和上海几家食品企业合作,已推出挂耳咖啡、羊角面包等4款产品,使用的部分咖啡豆、百香果和蜂蜜,收购自云南2个县的40多位村医,平均每人可增收1万余元。
复星基金会助理秘书长郭帅表示,2017年启动至今,乡村医生项目已覆盖全国16个省的78个县,其中云南是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主战场”,共有18个项目县,帮扶村医5000余名。
他表示,上海援滇干部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桥梁,促进项目团队与项目县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没有援滇干部,项目将很难开展。”未来随着基层卫生硬件条件逐步改善,乡村医生项目将持续聚焦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包括基层卫生院院长培训和村医考证培训等。“村医用心守护村民,我们用心守护村医。”郭帅说。
作者:叶松亭
编辑:叶松亭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