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昆明王家营西站,“沪滇·澜湄线”首趟国际货运班列在铁轨上整装待发。9时30分,发车指令下达,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南亚东南亚地区水果、橡胶等特色商品的列车缓缓驶出车站,朝着上海前进。
该班列为万象—昆明—上海双向对开,是云南省与上海市联合首次开行的国际班列。这条沪滇共同赋能的开放“强动脉”,将开启长三角连接云南及南亚东南亚各国的经贸新通道,更好连接国内市场和南亚东南亚市场,也为沿线省市经贸合作提供新载体。
联通东西通达世界
10月6日,老挝万象南站,载着集装箱的卡车往来出入,装卸车紧张作业。这里距离中国边境的云南磨憨火车站430公里,是中老泰等国货物中转的“旱码头”。当天凌晨,首趟“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回程)在此发车,开行26小时后抵达昆明王家营西站。
同日,东海之滨,“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去程)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发出,26车满载长三角地区生产的割灌机、喷雾器、洗衣机、饮水机、展示柜、冷柜、冷冻箱等产品的班列将途经昆明发往万象南站,预计用时4到5天。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被称作黄金大通道。截至10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22个月,累计运输货物2680万吨,其中进出境货运量550万吨,货物品类增至2700多种,货物运输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以泰国榴莲等进口水果为例,通过中老铁路冷链水果专列“一箱到底”,进口水果可以提升一倍以上运输时效,而且路途中的损耗更少,成本更低。
昆明理工大学现代物流专家杨扬教授认为,“沪滇·澜湄线”将丰富中国—东盟之间产品的进出口模式,充分发挥中老铁路的运能,并构筑开放融合“新窗口”,打通中国东部沿海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物流新通道,激发沿线活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
打造沪滇合作新典范
东经101°41′11″,北纬21°11′23″,这是边境小镇磨憨的地理坐标。这里与老挝磨丁口岸接壤,地处中老铁路、昆曼公路关键节点,是我国通往老挝最大的国家级铁路口岸,也是通向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和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这座昔日默默无闻的小城正加速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今年,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达900多亿元,逐渐变为现代化的国际大口岸。
2022年5月,昆明市正式托管磨憨镇。与此同时,沪滇两地在落实国家战略上紧密互动,利用中老铁路通道优势、磨憨磨丁政策叠加优势,共同打造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
今年7月,临港集团与昆明市政府签约,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立“两中心一高地”,即跨境服务中心、跨境物流中心、跨境产能高地3个项目。临港集团还成立云南磨憨沪滇产业联动发展有限公司,遴选首批懂招商、懂规划、懂政策、懂服务的15人专业团队进驻一线。同时,为了对标国际高标准建设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还联合上海海关学院启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发展研究》课题研究。借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制度创新经验,提出合作区“境内关外”管理模式,在合作区取消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最大程度实现“离岸”功能。
云南大学跨境物流专家杨路明教授表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产业体系最齐全、产业链条最完备的区域。“沪滇·澜湄线”开通后,中老铁路辐射范围扩大至华东地区,有效促进沪昆两地资源禀赋优势互补。同时,进一步强化东西部铁公海联运的铁路骨干运输通道,为东西部交流、产业互动提供又一快速物流通道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此次为保障首趟国际班列成功开行,市交通委、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市商务委、上海海关、铁路上海局集团、临港集团等积极协调,确保了上海芦潮港铁路中心站和昆明王家营西铁路中心站按时发车。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后续还将以中老铁路为纽带,助力“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模式发展,“我们将在线路规划、设施建设、市场揽货、后续运营上加强沟通协作,让班列真正成为促进沪滇两地资源禀赋优势互补的‘合作精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黄金线路’,努力将‘沪滇·澜湄线’打造成沪滇合作的新典范。”
作者:沈竹士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