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是一种民间艺术,在飞禽类蛋壳上刻琢成画,融合了绘画与雕刻的综合技法。轻轻一摔都会碎掉的蛋壳,怎么能在上面雕刻呢?今天,让我们走近杨浦区非遗项目房氏蛋雕传承人——房清芳,了解她与蛋雕的不解之缘。
只要得空,房清芳就会在位于江浦路街道的蛋雕工作室里创作作品,随着刻刀上下翻飞,房清芳手中的蛋壳,渐渐有了生动的模样。一只憨态可掬、活灵活现的大熊猫,跃然于“壳上”。
房清芳告诉记者,蛋雕手法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技艺,想要雕刻出好的作品,那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几个小时一动不动是常事,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耐心和细心必须并存,因为蛋壳的外形是椭圆形的,而且厚度一般只有2毫米左右,所以在雕刻的过程中,力道必须恰到好处,否则蛋壳一破,一切就前功尽弃。
记者了解到,房清芳的祖父房澄倚是海派房氏蛋雕的开创者,自幼学画,对于晚清绘画大师吴昌硕的画艺专研颇深,将吴昌硕的大写意笔墨,巧妙融入蛋雕的绘画之中,使这门艺术诞生之初,就具备极高的审美价值。第二代蛋雕名家房宾泉则将绘画的工笔技法和雕刻的镂雕等技法,进行了高度结合,又借鉴刘海粟、徐悲鸿等绘画大师的艺术技艺,真正奠定了海派蛋雕的艺术地位。
房清芳自幼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全面掌握了蛋雕的技艺,同时她还有扎实的国画功底。为了创新蛋雕技艺,她还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创新,首开海上鸵鸟蛋、鸸鹋蛋蛋雕作品先河,拓宽了蛋雕种类,使之更加多元化,让蛋雕更加色彩丰富、神采飞扬,被人们称为“珐琅彩蛋雕”。
作为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房氏蛋雕的传承也迫在眉睫。早在2018年,江浦路街道就在鞍山初级中学开出了房氏蛋雕非遗项目传习课程,每周定期由房清芳亲自教授学生蛋雕技法。如今,近百名学生初步掌握了房氏蛋雕基本绘画和雕刻技法,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上海杨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