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正在凭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以及国际精品城区的特点,不断提升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能级,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长宁样本”!今日起,长宁区融媒体中心与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推出“公共文化示范区创新发展”系列报道,多维度展现长宁的文化软实力。开篇,让我们聚焦长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进公共文化供给改革背后的故事。
公共文化服务是什么?是音乐厅里的交响乐演出?是商圈里的艺术展览?又或是行走在街头,不经意间听到的手风琴声……公共文化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在长宁区,公共文化配送项目是“万千百”文化惠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不仅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可口、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大餐”,也通过精准对接需求等方式,做好了一道道符合群众不同“口味”的“小菜”,让艺术浸润着城区,滋养着在此间的每一个人。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文化艺术大餐由“固定菜式”变“按需点单”
“哇!原来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好神奇!”
日前,在长宁来福士,一群小朋友围在长条桌前,好奇地观察版画的制作过程。随后,小朋友还和家长一起,在版画艺术家的指导下,选择喜欢的颜色,创作了版画作品。
其实,这并不是文化艺术第一次进入商圈。如今,在长宁的街头巷尾、楼宇商圈,不经意间,便能迎面与文化艺术“撞个满怀”。而这些“文化大餐”,还是依据长宁人的“口味”定制而成的。
据悉,为了更好地把握市民文化需求,精准对接供需主体,长宁制定出台了《长宁区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征集实施细则》,每年通过现场问卷、线上调查、深度访谈、民主征询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市民文化需求,近两年来,累计收集145条项居民建议,并据此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年度公共文化资源供给计划,精心匹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与此同时,为把好“文化大餐”的第一道关,区文化和旅游局还每年邀请专家学者、街镇文教干部、市民代表组成项目评审团,对征集项目逐一打分,并精选出“年度最优菜单”公示并印制成配送手册发送至社区、园区及部分商圈、校区等处,为下一年度配送提供参考。
随着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如今,长宁每年参与项目征集的社会主体已增至近600家。今年自2月启动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后,上半年第一批“被点单”的社会主体达96家,涉及项目139个共260场次,已“点单”的项目金额累计达80.4万元。
坚持人民受益导向,线上线下文化艺术广覆盖
在长宁,“家门之外便是文化所在”,已经由理想变为了现实。而“在家享受文化艺术盛宴”,也逐渐成了许多长宁人的选择。
《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是广大观众熟悉的戏曲角色,京剧和沪剧对这个人物有不同的诠释。前不久,长宁沪剧团团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陈苏萍和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赵群受邀做客长宁区图书馆、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海戏曲广播联合主办的“书文戏理·艺术对谈”,在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场分享了她们对阿庆嫂这个人物的理解。
由于场地人数所限,当天不少想要聆听两位戏曲界“大咖”讲座的市民未能亲至现场,但长宁文旅的线上直播弥补了这个缺憾,让戏迷们在家中也能“穿越”到剧场,沉浸式感受戏曲讲座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长宁坚持人民受益导向,组织开发了“长宁区公共文化内容供给平台”,并与市级配送平台系统对接,实现了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从2020年起,平台进一步升级优化,向居民区开放“点单”权限,居民代表可以在平台上,根据文化菜单直接“点单”“下单”,享受更加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长宁在全市首创了多个居民区“拼单”功能,提升了配送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了供给资源配置。同时,长宁还将线上平台功能延伸到移动终端小程序中,每场活动居民都可扫码评价,推动线上线下深度互动,做到了信息可查、场地可定、活动可约、市民可评。
据悉,2022年,为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区文化和旅游局将全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的优质文化资源进一步整合,打造线上配送全覆盖体系,推出了云观展、云课堂、云赏戏、云讲坛等丰富的线上文化活动5322场次,点击率超过15万人次。
畅通民主决策渠道,优秀文化艺术“飞入长宁百姓家”
去年10月,区文化和旅游局、华阳路街道、区文联、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潘东居民区、虹桥当代艺术馆和社区居民多方联动,在武夷路311弄合力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社区美术馆——“华漾美术馆”。
与传统美术馆不同,这里以“建设属于社区居民自己的美术馆”为建馆理念,打破了美术馆的围墙,将社区居民从弄堂口走进家门的一段室外路段作为开放式“展厅”。如今,居民们可以根据社区特色和自身的文化需求,自主策划、运营社区美术馆,“买汰烧”回家的阿姨爷叔、上下班路上的年轻人,都可以放缓脚步,欣赏“家门口”的艺术。
其实,“华漾美术馆”只是长宁畅通民主决策渠道,努力让全民享受文化成果的缩影。据介绍,长宁区率先在全市建立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七个一”机制,即一本手册、一份文件、一个平台、一套制度、一支队伍、一份年报、一份报告,并建立起了以配送手册为信息源、以项目化方式输出产品、以购买服务为对接渠道的规范化、具有示范性的公共文化项目配送服务机制。
随着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长宁区又在原先的区、街镇、居民区三级网络基础上持续向外延伸服务,拓展到热门商圈、园区楼宇、公园绿地、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
同时,长宁的惠民公共文化新空间也进一步释放。除了“华漾美术馆”,近年来,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学校、社区分别打造“仙霞·逸社阅空间”“新苑美术馆”等美育新空间,并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和决策,有力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选择权、参与权和自主权,实现了公共文化活动从“众口皆调”到“全民参与”,市民群众由“活动看客”变“舞台主角”。据《2023年度长宁区公共文化内容供给调研报告》显示,群众对区公共文化内容供给知晓率、社区文化参与意愿、公共文化配送的整体满意度分别达94.7%、98.4%、98.9%,文化配送服务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深度融合发展效应已在长宁初步彰显。
此外,长宁还不断探索民主监督模式,让长宁配送工作吸引力不断增强,除上海本地配送主体外,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优质主体主动参加长宁项目征集,也让长宁市民不出上海就能观赏到杂技、各地戏曲、非遗手工制作等丰富产品。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宁区公共文化配送项目不仅有完善的制度程序,更有着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群众可参与文化内容的评价、文化事务的商议,乃至决策、监督等各个环节,是全链条、全方面、全覆盖的人民民主。接下来,长宁还将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需求导向;依托数字手段,完善过程管理,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动形成文化体系建设全民参与、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发展机制,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图片来源于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王蔚
来源:上海长宁